按照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区域层面大气污染监测、评估、监督体系,PM2.5排放总量显著下降;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地区,应在国家排放标准中规定特别排放限值或制定实施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
应将制定城市建设规划作为防治PM2.5污染的重要手段,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系统,缓解交通拥堵;实行PM2.5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PM2.5纳入污染物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不断削减排放总量,严格控制新增排放量,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PM2.5的产生和排放。
制定这个技术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治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完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措施,促进环保技术进步。
能源利用作为防治PM2.5的重点领域
问:为什么要将能源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重点领域?
答: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多煤贫油少气”,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对保护环境极为不利。同时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节能具有很大潜力。
电力供应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电厂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居各行业首位,钢铁、建材、工业窑炉等行业都是高耗能行业,也是排污大户。
能源利用是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重点领域,征求意见稿重申我国将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
要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将能源消耗总量和单位产值能耗降下来,要优化能源结构,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限制高污染燃料的使用。
此外,在特大城市核心区域应实行能源无煤化,在大型城市核心区域淘汰燃煤设备,改用电能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限制高硫份高灰分煤炭的开采与使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煤炭燃烧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