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更多

百户人家“穴居”榆林明城墙窑洞 多因困难无住处

发布时间: 2013-02-27 14:44   来源: 人民日报   进入电子报

百户人家“穴居”榆林明城墙窑洞多因困难无住处

尹居俊来到小窑洞服侍父亲。

尹居俊租的6平方米小窑洞。

  城墙根 穴居人(发现?角落里的中国)

  在榆林的繁华街市里,有那么一小群人,住在有500多年历史的明城墙“肚子”里,过着没有燃气、暖气和下水管的“穴居”生活。他们盼着有一天,城墙修复能让他们搬出去。正如住了40来年的李月英所说,“人又不是雀儿,总要寻个落脚处。”

  像不少陕北人家一样,李月英家住窑洞。但和别人不同,她家的窑洞没有打在深山僻壤,而是在榆林市榆阳区东山路一带的热闹街市,打在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明城墙的“肚子”里。

  李月英家的窑洞,房门向西而开,室内唯一的自然光源在窑洞的尽头――一直打到了城墙东侧的一扇小窗。窑洞不到20平方米,为了支撑上面城墙的重量,中间架着一根木桩子,窑内顶部已有明显的龟裂。

  “早些年榆林城里修路拆迁,我们家没处搬,就借这地方打了窑洞,一待就是40来年。”李月英当年和不少困难群众的无奈之举得到了许可,“后来和建设局还办过手续,但到现在也没有房产证。”孩子们早已搬出去住,她和“掌柜的”仍守在这里,“接了上水管,没接下水管,去年6月下大雨,城墙的黄土都被冲了下来,吓得我们没敢进窑洞。”

  最近,李月英添了一位“新邻居”。她家闲置的一间仅6平方米的小窑洞,租给了住在一路之隔――东城墙西侧成排砖窑的尹居俊。

  尹居俊住的砖窑使用面积19平方米,是当年租住的榆林区房产管理所的公房,当时他是榆林市毛纺厂的临时工。“租到现在有23年了,一个卧室,一个客厅,厨房是自己在屋外盖的。”尽管没有房产证,但每月40元的租金,还是让尹居俊选择住了下来,“2001年就下岗了,这儿的租金才能负担得起。”

  茅屋虽能挡风雨,但生活质量却不敢奢求,“不通水、暖气、煤气,做饭用柴火……”

  榆林明城墙,始建于成化九年,走势依托山形,外砌青砖、内夯黄土,2006年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留较完整的墙体有5455米。虽经当地政府多处维修,仍有部分城墙残破不堪。这其中,就包括了延绵2000余米的东城墙。

  在驼峰路与翠花路交口处,西侧的东城墙被打出了一道宽八九米的“城豁子”,供人流车流往来城内。沿着“城豁子”内侧的东山路北行,这一侧的城墙夯土已全部裸露在外,李月英家的窑洞就打在夯土里。而以东山路为界,东城墙的“肚子”里有100多间窑洞,住着百多户人家。

  “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可以解释城墙‘穴居族’的存在。”榆林市古城文管所所长张飞荣说,“多年前部分困难群众没有住处,政府能力有限,当时又没有法规约束,选择在城墙里打窑洞,虽属人为破坏,但不能算违法,更何况很大一部分‘穴居族’当时确实办了手续。”

  2006年,随着榆林卫城成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一份包括古城墙、重要街区、民居等在内的榆林卫城保护规划已制定出来,“春节后将进行专家评审”,张飞荣介绍,但规划中没有涉及城墙“穴居族”的问题,目前东城墙具体保护工作的实施也没有时间表,“保护的实施还是政府行为,但这个问题涉及拆迁安置,比较复杂,不好处理。”

  面对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张飞荣认为,在积极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要严禁再乱建、改建、新建其他建筑。李月英也有自己的打算,“我们欢迎保护,如果将来要修城墙的话,得让我们先搬出去,希望政府有个合理的补偿款。人又不是雀儿,总要寻个落脚处。”(蓝 白)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伍佳佳)
关键词:窑洞;穴居;明城墙;肚子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