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严格监督,才有为民本色(人民观点)
——一论如何看待“为官不易”
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我们摆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赢得的是有理想更自由的人生
针对“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最近有媒体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一些省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发现,全部受访者都认为中央禁令对其影响很大;更有93位受访者表示“公务员不好当”。
“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随着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紧箍咒”密集出台,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一些干部说,想吃点喝点,送点收点,办公室大点,车配得好点,这在以前根本不算个事儿,现在处处受到掣肘。好像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感觉头上悬着一把剑,身边有一双眼,伸手就怕碰上高压线。总归一句话,当官越来越不自在、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扪心自问,“为官不易”的慨叹在理吗?中央是对领导干部的不少行为划定了“红线”、通上了高压线,但平心而论,规范干部“吃、住、行、游”的桩桩件件,哪一项管得过分、管得过度了?用公款送年货节礼,应该吗?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不该管吗?腐化挥霍、劳民伤财,能行吗?所谓的“为官不易”,只不过是让各级干部守住底线、坚持原则、不要违法乱纪而已,还不到为官不易的程度,更不到“官不聊生”的地步。
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权力的本色是为民。要为民尽责,立规矩、定底线、划红线,就是对各级干部最起码的要求,而不是什么难以承受的过高标准。我们说,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不要觉得当了官就可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不要以为当上官就能享受各种不当福利、收获诸多不正利益,就是这个道理。中央出台各种禁令,反对各种不正之风,为的就是促使各级干部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回归自己的本色与本位。
一些人抱怨“为官不易”,实质是一种权力观的错位、宗旨意识的淡薄。真要彰显为民本色,远离不正之风才是;真要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首先就要从弘扬清风正气开始。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自我期许,有为政清正、为人廉洁的自我要求,反而最欢迎这种“为官不易”的清新环境,觉得更有利于开展工作。“为官不易”,说到底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如群众所言,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
“为官不易”感叹,恐怕也对应着以前“为官太易”的现实。说白了,正是因为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的束缚,让一些人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误以为这就是“当官”的应有状态。显然,各级干部只有从思想深处纠偏,才能赢得行为的主动,要看到在中央下大力气整饬作风的形势下,这种“为官不易”的状态,必然是一种常态。从今而后,权力不仅不会带来种种方便、福利、好处,相反,面临的约束只会越来越多,受到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遵从的标准只会越来越高。
从另一个视角看“为官不易”,也许会让问题更加清晰。一项在2万余人中作的调查显示,81.2%的受访者一直在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不少人认为干部作风有所改进,但仍有66.4%的人认为当地落实情况不太理想,52.9%的人期待加大落实力度。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当一些干部感叹“为官不易”时,群众认为还是不够,还希望再接再厉。面对一些人“为官不易”的抱怨,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知,必须跟得上群众期待,乘胜前进,固化“为官不易”成果。
“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在不同的场合,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反复强调这样的观点。在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要求下,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时代背景下,在增强现代治理能力的改革目标下,我们应该对“为官不易”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权力只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起为官用权的底线原则,建树崇高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才能干干净净地为人民谋福祉,我们也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我们摆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赢得的是有理想更自由的人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