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是国家间打交道的理想境界。但说易行难,要真正实现,须贯注高明的理念,并匹配巨大的心力。此次李克强总理赴泰,敲定重启双方“大米换高铁”合作,正是“双赢”典范。实现“双赢”的路径,也正凸显了总理外交之要。
总理外交之要,理念上秉持寻找彼此最大契合点——这样的相处之道才可持续;过程中展示诚意、机智、耐心——正如有评论用“锲而不舍”形容他推动中泰合作,用“临场急智”描述他以“李计划”开启中哈产能合作。
中泰之间最大契合点何在?
对泰国而言,其一,以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严重落后,需要一个质的提升。该国目前使用的铁轨大部分建于100多年前,车厢设施陈旧,安全性差,200公里路程要跑5个多小时,“怎一个囧字了得?”与中国合作的铁路建成后,沿线火车时速将从现有的50公里提升至160-180公里。已有观察指出:这将为泰国铁路现代化和再造泰国经济大动脉做出贡献。
其二,泰国作为农业大国,这一合作意味着其出口到中国的大米和橡胶等数量将成倍增长,泰国农产品从此拥有一个稳定的出口市场,减轻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行带来的震荡,有利于本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中国而言,敲定的这条铁路战略意义非凡。其一,国内富余且高水平的产能有了很好的出口,中国铁路装备接受国际市场考验,有利于国内产业升级以及“中国制造”质量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这条800多公里的铁路将是中国在中南半岛修建的第一条标准轨铁路,有利于扩大“中国标准”的出口和影响力。
其二,从地缘格局看,如果泰国新建的铁路能够和老挝即将建造的高铁相连,中国游客和货物可从云南经老挝直达泰国中南部,显著拉动沿线城市和地区经济增长,彰显中国实力和影响力。有观察指出:这条铁路可以连通中国与整个印度支那三国(泰国、老挝、越南),并且在泰国湾上有一个新出海口(罗勇府),这将改善中国的海上交通安全形势。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契合点,中泰双方国家利益有巨大交汇,所以尽管过去一年间这项合作一波三折,但以李克强总理与巴育总理的握手和笑容为标志,一个圆满的句号终于画上。
然而也不可忽略,这一外交成果背后是李克强的“锲而不舍”。
此次协议签署前两个多月时间内,总理为中泰铁路合作倾注了巨大的心力。10月在米兰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时,他会见同来参会的巴育。这是继泰国政局变动、中泰铁路合作一度被搁置后两国总理的首次会面。李克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阐明中泰铁路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好处,并强调这是两国政府已经达成的协议,是一种政府行为,不能说没就没了。这些话,都说进了巴育的心里。
11月,巴育亲率代表团来北京参加APEC会议期间,双方第二次会面。媒体注意到,那天李克强和巴育不约而同地系了一条灰色调的领带,脸上挂着会心的微笑。在李克强的再次劝说下,双方最终锁定了合作共识,为恢复铁路合作铺平了道路。
当然,细节,还有细节。在从塞尔维亚飞往泰国的专机上,李克强召集部分同行的部长,专门分析情况、商谈具体细节。次日签字仪式,经历10小时夜航的中国总理没有露出丝毫疲倦之意,热情洋溢地谈起将开进曼谷的中国铁路。
双赢之路,是这样铸就的。(穆柏)
(作者:李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