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亿万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才能真正实现。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顾历史,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清代的康乾盛世被称为中国历史的“三大盛世”。这“三大盛世”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这些盛世都是在中国大一统的局面下实现的。展望未来,中国是个大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统一的中国才可能有光辉的前景,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共同的价值认同对国家的统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使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世纪的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价值观的较量出现了新的态势。开放的中国要虚心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长处,吸收世界文明发展的有益经验,同时必须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不惧风吹浪打的凝聚力。中国人民“一盘散沙”、受欺凌和屈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历史表明,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显著增强,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核,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硬件”,而且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软件”,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其中包括功利价值观念的增强。功利价值观念既可以激发活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可能产生见利忘义的现象,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摧毁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信任,破坏社会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社会凝聚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的团结是社会凝聚力的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凡是民族团结搞得好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凝聚力就强,社会的发展就比较快。反之,就会削弱社会凝聚力,阻碍社会的发展,甚至造成社会的混乱。习近平同志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同志的这个形象比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提出的六个“相互”,是中国搞好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和社会凝聚力的具体途径。要落实增强六个“相互”,就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作者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作者:徐娟娟)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