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汪晓东、张怡恬、于洋)4年,营业收入增长30倍!这不是神话,而是南昌一家科技创新企业的真实故事。
2009年1月,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当年就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随后几年,这家以手机和电脑触摸屏为主打产品的企业实现了“蛙跳式”增长。2013年,营业收入达到91亿元,去年更是达到近200亿元,触屏生产量稳居全球第一。
“欧菲光速度”是如何创造的?公司负责人杨依明言简意赅:“任何时候都要走在别人前面!”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公司一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5亿元。
在经济加速转型的中国,“欧菲光”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它们用一项项领先国际的创新产品,生动回答了这样的问题:处于爬坡过坎阶段的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动力在哪里?在告别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靠什么续写新的传奇?
放眼全球,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都非常大,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转向国内,无论经济发达的东部还是加快发展的中西部,无论是消费升级的城市还是消费扩张的农村,都蕴藏着巨大潜力和活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统筹,必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说。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十八大以来提出的这三大区域发展构想和战略,与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相互呼应,初步形成了“四大板块”加“三大支撑带”的总体布局。
“这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能够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广阔的合纵连横,能够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互联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认为。
与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相对应的,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方式的调整和创新。
去年底以来,三次降息、两次降准、增加财政赤字规模……“工具箱”里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了我国在复杂形势中依然保持了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双双跑赢GDP增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内容更加丰富。
今年1至4月份,我国新注册企业继续保持每天1万户,城镇新增就业445万人,国外媒体惊呼“中国创业出现‘人海战术’”。
创业创新的背后,是创业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是对中国未来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改革释放出来的蓬勃活力,正汇聚成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两年多来,国务院部门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7项,提前两年完成了简政1/3的目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强力推进,让创新创业的热情竞相迸发。
改革未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无论是惠及亿万人的户籍制度改革,还是深刻调整利益关系的财税制度改革,无论是打开“突破口”的司法体制改革,还是牵住“牛鼻子”的行政体制改革,改革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源。
“经济增长新动力正在孕育,改革红利逐步释放,这些都在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积蓄力量。”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说。
(作者:程曦)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