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 李盈盈)“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我们国家的两个部委,航空局与航天局的区别在哪里?”面对主持人抛出的问题,同学们面面相觑,似乎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我已经83岁了,中国实现航天梦,建设航天强国肯定不是靠我,要靠青少年,靠科技创新。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希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语重心长地说。
小女生也可以爱上大卫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千多年前,李白诗中手可摘星辰的描绘还仅仅是文学,是梦幻,而今,梦已成真。
六十一甲子。2016年是中国航天诞辰60周年。
三天前,也就是2016年5月14日16时许,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通过火箭运输船已安全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预计一个月之后将实施发射。
从1956年我国成立航空工业委员会,到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再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我国60年的航天探索几乎是人类社会叹为观止的成就。
当地球资源越来越少,当人类需要寻找新的家园,上天、入地、下海都不失为一种选择。随着人类探月工程的推进,移居月球不再是神话。届时,地球人都将获得开往诺亚方舟的船票,登九天揽月,寻找适宜的生存发展空间。这不是科幻片,这是航天航空科学研究领域正在进行的探索。
5月16日,在“2016年全国中学生航空航天科普知识大赛”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一个初二女生大胆地向在场的科学家发问:“将来卫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戚发轫回答了她的问题,“中国未来卫星事业发展将有两个走向——‘一大一小’。‘大’是指未来的卫星将越来越大,运载能力更强;‘小’是指未来将会涌现更多重量较轻的卫星,它们功能专一,但可以形成一个卫星网络。”
青少年与航空航天专家面对面活动现场。 未来网记者李树龙 摄
“这些卫星怎么飞?”
“在大气层以外,卫星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就可以‘飞’了。”戚发轫笑着说。
活动主持人、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打趣道,活动现场来了很多研究卫星的专家,不过以研发小卫星的居多,你是对大卫星感兴趣,还是对小卫星感兴趣?
这位来自北京朝阳区金盏学校的单涟漪同学毫不犹豫地说:“我对大卫星更感兴趣。”
王旭明说,你选择了大卫星,那么,在座的就是戚老所在的团队了。
看到戚老慈祥的赞许,单涟漪开心的接连点头,对未来的大卫星充满了向往。
青少年不仅知道汪峰章子怡 更要知道科普知识
王旭明说,我主持了数百场活动,但是主持航天航空科普类活动,还是头一遭。在此,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叫航空?什么叫航天?我们国家有在两个部委,一个是航空局,一个是航天局,它俩的区别在哪里?
台下的中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虽然对航空航天社团感兴趣,但真的还没有想过航空航天的区别。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介绍到,以100公里为界,100公里以内的叫航空,归航空局管;100公里以外的叫航天,归航天局管。
“若不是这个活动,我还不知道二者的区别。”王旭明笑着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航空航天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像人们纷纷考取汽车驾驶证一样,发达国家的很多人开始考取飞机驾照。王旭明继续说道:“与娱乐和通俗艺术相比,我国的科普还太弱,不仅大人不愿意说,孩子也不愿意听。”
王旭明希望我们的青少年不仅知道超级女生和快乐男生,不光关注汪峰章子怡,更要了解航天航空知识。他希望媒体多加宣传,增加科普类节目,并呼吁以戚发轫为代表的院士、科学家走到群众中,向人们传授科普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更多人爱上科学。
据悉,“2016年全国中学生航空航天科普知识大赛”的答题网站已经正式上线,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可报名参加活动,海量的问题等着中学生们来回答、挑战。
参赛学生可通过登录活动官网(http://satface.edu.k618.cn)在线报名,也可通过未来网新闻官方微信公众号(“麻辣未闻”)方式进行报名,并实时查看参赛成绩。获奖学生将有机会和科学家面对面,更加直观地探索航空航天的奥秘。
航天航空的未来属于青少年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学校副校长马永红告诉记者,以前孩子们只能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接触航天专家,这次由共青团网络影视中心指导,未来网和北京微星脸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6年全国中学生航空航天科普知识大赛”公益活动让孩子们有了和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和电视上看航天专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将是学生们终身难忘的记忆,对她们爱上科学有非常大的帮助。
金盏学校七年级学生顿浩天说,平时参加学校的社团和兴趣课外小组,跟随老师学做手工航模,并去试飞,还参加了海模比赛。这次的知识大赛涉及很多航空航天知识,同学们一定会喜欢。
戚发轫院士说:“作为一个‘80后’航天人,非常高兴看到有这样的科普活动,中国实现航天梦、科技梦、强国梦,建设航天强国肯定不是靠我,我已经83岁了,要靠青少年,靠科技创新。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希望。”
“年轻人要仰望星空,研究航空航天,但是还要脚踏实地。”戚发轫补充道。
未来网总编辑万兴亚表示,60年来,中国航天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这是中国航天的希望,也是中国航天最强大的竞争力所在。
因为兴趣,由学习土木工程转向研究航天科技的北京微星脸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宁表示,未来,航天事业的持久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培养。科普孩子,就是科普中国,就是科普未来。
“2016年全国中学生航空航天科普知识大赛”公益活动旨在为同学们开启航空航天科普的大门,让航空航天的暖风吹遍神州大地。
(作者:周婵)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