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湖北渔民合作社:水产发展新推力

发布时间:2012-09-27 09:54:05来源:SRC-13

  荆楚网讯(记者 李立  通讯员 成专)过去是单打独斗,现在是抱团闯市。短短5年时间,我省渔民合作社由2007年800的多家增加到现在的3500多家,激增4.3倍。对入社养殖户来言,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入社渔民的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同业渔民高出25%以上。”9月14日,全省渔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场会上,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林伟华如是说。

  【一个渔民合作社的现实样本】

  作为京山富民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明章早已不为产品的销路发愁。

  2008年,李明章用5万元购买了50尾大鲵鱼苗,在京山县宋河镇张家冲村尝试人工养殖,并聘请专业养殖技术员手把手地指导。5年后的今天,李明章的养殖基地实现了从人工繁殖、种苗培育到成品出售的产业链。2011年,他卖出成品大鲵800多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70多万元,平均市场价每斤1600多元。“去年成品大鲵卖光了,根本不愁销路,大鲵生长周期长,今年我已无成品鱼可卖。”

  李明章说:“原来由于资金、技术限制,养殖户怕承担太大风险,就一直维持小规模养殖,很难有较大收益。合作社的成立,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入社后,合作社组织专人为种苗培育、鱼病防疫、技术指导等提供服务,大鲵都能健康成长。”合作社还充当起经纪人的角色,农民要将大鲵销售,本来需要自己去找市场,而有了合作社后,都是外地客商预订后,送货上门,同时也避免了销售市场无序的价格竞争,让养殖户得到真正的实惠。

  目前,李明章的合作社采用借养和寄养两种方式带领群众养殖大鲵。借养即将种苗借给困难群众,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保障,待成品获利后,与群众分成。寄养即投资方买下幼苗,交由合作社喂养,获利后分成,真正造富于民。目前,在潜江、天门、钟祥等地发展会员300余家,拥有成鱼5万尾,种鱼3000尾,年创产值近2000万元。

  【“井喷”之后,合作能量渐显现】

  “21世纪的中国农村,将是合作经济组织大放异彩的世纪。”有专家预言。

  这一预言渐渐演变成为湖北渔民合作社发展的鲜活实例。

  湖北水产局介绍,近几年,各类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明显加快,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出现了“井喷”现象,截止2012年6月底,全省渔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00多家,比2007年增加2700多家,5年增加4.3倍。入社渔民达到16.9万户,占全省渔户总数的32%,省局通过项目扶持和跟踪指导服务,全省省级水产类示范合作社达到50家。而通过渔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水产品总量达到130万吨,占水产总产量的36%。

  全省渔民合作社资产过1000万元的大型强社数量不断增多,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合作社占比达到12%。其中,仙桃强农合作社的黄鳝产品去年销售额超10亿元,左右全国市场价格。2011年,当阳春泉水产专业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比当阳农民纯收入高出1738元……

  化零为整,抱团闯市,合作产生的效力为何如此强劲?“群体智慧大于个人智慧,规模发展降低个体风险,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有水产专家回应。

  【政府“扶上马”后如何再“送一程”】

  政府、水产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带来了合作社发展环境的极大改善,这一举措被称之为“扶上马”。然而,“扶上马”后如何再“送一程”?

  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林伟华认为,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已有5年之久,我省渔民专业合作社在近年来也得到较大发展,但普遍规模不大,平均每社不足50户社员,现有的3500多家与我省淡水渔业第一省的庞大生产规模相比,覆盖程度明显不足,质量也参差不齐,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按水产专家的说法,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处在建设和发展并重的关键时期,亟需各方扶持。

  首先是人才环境。合作社的管理、分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强大的合作社必须要有专业人才团队,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很缺乏,政府要看到人才缺乏、科技缺乏对合作社经济的影响,要早谋划、下功夫,甚至不惜给“特殊政策”;

  其次是金融环境。专业合作组织要壮大,不能仅靠社员的一点资金,需要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李明章的经验具有典型意义,富民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挖山洞建立大鲵养殖基地,就投入300多万元,而这是普通养殖户很难做到。目前,渔民合作组织还很难从金融机构贷到款,如何创新对合作组织的金融服务是个很大任务;

  再者是竞争环境。目前合作组织大多很弱,其覆盖面、影响力都很小,各地有同类的合作组织,但缺少更高一级的组织整合,缺乏叫得响的“烫金招牌”,政府要创新合作组织管理体制,勇敢面对合作组织“做大”后的管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