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通迅员张同)翻开枝江酒业的历史,记载着枝江酒的前身系1817年嘉庆年间的谦泰吉槽坊演变而来。近200年的历史不算长,却也不短。
枝江酒业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历史起点,那就是谦泰吉槽坊的起源。从它的命名、定调、经营等无不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风格,在我们今天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中,“谦和、安宁、祥和”之愿景便成为中国和谐社会的愿景。
秀才开槽坊 彰显“和”之品位
1817年,松滋秀才张元楠在沮漳河入沱水通长江的出口、当时荆州府的军政要地--江口,开了一家槽坊,起字号为“谦泰吉”。
“谦泰吉”三个字,寄托了读书人张元楠的人生理想:谦,诠释诚信为本谦和待人的品德;泰,表明执着稳健泰然如山的气度;吉,展示酝酿福寿财运亨通的追求。
“谦泰吉”三个字,可谓融会了中国儒商文化的精华。打出去的字号就是店家的纲领和信条。五年后,“谦泰吉”产品供不应求,店门前买酒的人马时常排起“长龙”。
在谦泰吉槽坊的影响下,江口镇上又有郑东记槽坊、陈永兴槽坊相继开业。后来,又有周林记槽坊,田兴顺槽坊开张。
面对日益增多的槽坊,谦泰吉槽坊另辟蹊径,在酒曲中加入甘草、茯苓、杜仲等二十多味中药,使得谦泰吉酒于清纯中多了几分醇香,于提神鼓劲外多了几分药用价值,因而特受顾客欢迎。
所以江口镇上槽坊较多,唯谦泰吉生意最好。
虽然说“同行是冤家”,但读书人经商,张元楠表现出他的儒雅之气,他奉行的是和合共生,至少是利己不损人。
据《日月生香》一书中记载,那时张元楠与江口几家槽坊之间没发生过恶性竞争一类的事例,倒是把江口一带闹腾得酒香十里,人和财兴。
延续老工艺 讲究“和”之法则
世间万事万物,天人合一即最完美的境界。枝江酒的酿造讲究的就是这种天人合一的完美法则,其生产工艺也是独一无二的。
传统的白酒生产一般以高粱、玉米、小麦、稻谷(糯米)及豌豆为原料。不同的地缘文化形成不同的白酒流派,这一点也反映在酿酒用粮的选择上。有的仅以高粱为原料,称单粮型;有的以三种甚至五种粮食为原料,称多粮型。
枝江酒单粮型和多粮型都有生产。不同的是从原料处理、老窖发酵、续渣(糟)配料、混蒸混烧、量质摘酒、分级贮存、精心勾兑等工艺上既有多年的经验积累,也有不断地实践创新,选用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使用人工老窖技术,以自然接种培养的麦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混蒸续渣(糟)发酵法生产。
枝江酒的整个操作工艺以“稳、准、细、净、低”五字生产方针为特点,形成了枝江酒清亮透明、窖香浓郁、绵甜爽净、香味谐调、余味悠长的独特风格。
走进枝江酒业的酿造车间,无论春夏秋冬,酿酒的师傅们总是汗流浃背。别看他们那样一身“大老粗”的样子,个个都是品酒的专家。放出的酒,他们不需用舌头品尝,用手一捻就知道酒的度数。术业有专攻,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善于总结规律性,把传统的工艺熟透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大情与大义 铸就“和”之灵魂
枝江酒业的员工在工作上的积极主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除了按生产作业标准大家严格执行以外,小到节约一滴酒液,大到投资2个亿的基酒工程,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多如雪纷。职工把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企业的命运与自身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企业有着充分的信任和归属感。
这种内在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全体职工对企业领导价值取向的认同,他们以枝江酒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为荣。枝江酒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大情大义。
在对国家的贡献上,枝江酒业诚信纳税,从1998年改制起,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10年来上缴国家税金10亿元。在宜昌食品行业中连续多年纳税排名第一,在湖北省白酒行业中也是连续多年纳税第一,是湖北省食品企业中诚信纳税的一面旗帜。
在对社会的贡献上,枝江酒业不仅是一个先行者,还做到了持之以恒。自2001年起,枝江酒业累计出资近2000万元,资助了15000多名面临辍学的贫困学子,被媒体称为“了不起的爱心工程”。
四川地震、青海地震等国家重大灾难,枝江酒业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2001年改制为以民营为主的企业后,企业先后10次为职工上调工资。枝江酒业在全市企业中最先为职工买医保,实现三保合一。政府每年奖给董事长蒋红星个人的奖金,他也毫无保留地奖给了对公司做出了贡献的全体员工。
惊涛拍岸自岿然,运筹帷幄更从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枝江酒业不排除仍然会遇到诸多困难,相信企业已积累的应对困难的经验会让“枝江”少走弯路,只要枝江酒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做到增长与调整结合,应急与谋远并重,枝江酒品牌就一定能够一路高歌前行,“谦和、安宁、祥和”之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 编辑:傅文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