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湖北县域经济工作会思考:让“短板”变成支撑点

发布时间:2014-05-07 08:48:44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甘勇 刘畅 熊星星

  昨日,在恩施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传出消息:去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14590.44亿元,增长12.1%,增幅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升至59.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成绩显着,但县域经济仍是我省发展的短板。如何让“短板”变成支撑点?转型升级中的县域经济,如何竞进提质、效速兼取?

  不进则退 慢进亦退

  发展气场只能强不能弱

  抢先进位,连上台阶,我省县域经济实力不凡。

  去年,GDP过300亿元的县市区,比上年增加4个,达到18个;其中,江夏、仙桃超过5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比上年增加11个,达到32个;其中,江夏、黄陂、大冶、宜都超过30亿元。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与先进省比,湖北差距仍然较大。

  江浙两省的106个县市,聚集了近40%的全国百强县;条件与湖北相当的辽宁,百强县数量由2007年的5个增至10个;“块头”小于湖北的福建,百强县占据7席。大冶市虽跻身百强,但部分经济指标仍然偏低。

  与中部兄弟省比,湖北优势不明显。

  2012年,我省64个县市平均GDP为151.25亿元,居中部第二位;县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7.14亿元,居中部第四位。全国百强县的数量,湖南有4个,河南3个,江西2个,湖北只有1个。

  追赶标兵,唯有正视差距,加快发展。

  去年,大冶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位居第94位,比上届前进3位;宜都、仙桃、潜江、枣阳紧追其后,奋力冲刺全国百强。仅有30万人的来凤县,推进跨省合作,以市场吸引资源,在大山深处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新城。

  绝不松气,绝不泄气,憋足一口气,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正待“添柴加油”。

  质量更优 效益更好

  “指挥棒”指明绿色发展方向

  县域的竞争,不仅比发展规模和速度,更要比发展水平和质量。

  靠山吃山。与很多山区一样,具有资源优势的咸丰县,将石材作为支柱产业培育。

  挖山开矿,会不会吃光“子孙饭”?咸丰县把参加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的代表们,请进了鑫磊矿业的车间。

  车间里,硕大的大理石块被切割、打磨、装箱,送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矿渣以及加工中产生的粉末,用来生产墙漆、人造石、马赛克,矿石资源吃干榨尽,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我们是中国石材协会向国土资源部推荐的首批大理石绿色矿山。”鑫磊矿业负责人介绍。“应该让我们的石材企业也来看一看,不能只搞粗加工赚快钱。”一些会议代表在嘀咕。

  转型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指挥棒”。刚刚出台的县域经济考核新办法,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上,将80个县市区分为三类,首次实行分类考核。“新的考核指标,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指数、单位GDP地耗下降率、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绿色发展指标,个个都是硬杠杠。“唯GDP论英雄,往往‘一俊遮百丑’;不简单考核GDP,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绿色发展的压力,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咸丰县委书记刘忠义说。

  民生福祉 成果共享

  强县还需补齐富民短板

  对比全国县域百强后十位县市与我省冲击百强的“后备军”,一组数据引人深思。

  宜都、潜江、仙桃、枣阳四市,省内名次靠前,瞄准全国百强。四市的平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均超过“百强后十位县市”平均水平。

  但是,四市平均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仅相当“百强后十位县市”平均水平的66.6%、67.6%、78.2%。

  如何让发展更多地惠及民生?会议代表们在青山绿水中寻找答案。

  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茶农陈亚玲一大早忙着摘茶:“一斤鲜叶4块钱,都卖给伍家台贡茶公司,这一天有两三百块钱的收入咧。”

  陈亚玲家的3亩茶园,以每年1000元的价格流转给伍家台贡茶公司统一管理,采摘的茶叶全部卖给公司。“公司管理,种有机茶,一年卖茶就有1.7万元的收入,比过去翻了近一番。”

  把茶园变为车间,伍家台贡茶公司去年创造2.5亿元产值,为伍家台村村民带来1800万元现金收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省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在县域,其中,占全省面积45%、人口23%的特贫山区,工业化、城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居民收入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70%。“民生决定目的”。如何实现持续增收,如何在“强县”的同时实现“富民”,是未来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