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湖北创业大赛繁多个别赛事流于娱乐化 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发布时间:2014-06-23 08:40:00来源:SRC-389

 图为:6月14日,首届“华创杯”全球华人创业大赛复赛现场。

 图为:去年12月在光谷举行的一场创业大赛的现场。

 图为:光谷资本大厦内的一个创业团队。


图为:今年以来,武汉创业导师团的创业导师多次为创业者们“坐诊”。

  湖北日报讯 文/图 记者 蒋绶春

  今日,首届“华创杯”全球华人创业大赛将在光谷举行决赛。由国务院侨办、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这一赛事,将作为华创会的常规项目,每年举行。

  伴随新一轮创业潮的来临,各类创业大赛目前此伏彼起。那么,创业大赛应如何引导大学生、华人、社会人士等各类创业者进行创业?记者走进创业大赛现场,倾听各方声音。

  来自大赛现场的声音 创业者企盼“支援”

  6月14日,武汉,光谷资本大厦一楼路演厅。首届“华创杯”全球华人创业大赛的复赛正在这儿举行。

  刚刚走出赛场的杨军博士有些激动,掏出手机准备给妻子打电话,讲一讲参赛情况。见有记者采访,又放下了手机。

  杨军参赛的项目,是他创办的一家科研人员社交网站——“大学问网”。“我是2011年9月由华中科技大学从哈佛医学院引进的科研人才,以前我在德国和美国做免疫学研究多年。”杨军介绍,他回国后,在科研过程中,发现自己需要的一些资料从互联网上根本找不到,而在国外,科研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于是,他萌生出创办一家网站,将科研人才和科技成果集中起来的想法,这不仅便于科研人员相互交流,对于企业、高校学生及社会人士,都大有裨益;再说,以后的社交网站也将针对特定人群,更多地走向垂直化。

  真做起来,却举步维艰。经过1年多的努力,去年12月,“大学问网”终于上线了。

  为什么前来参加创业大赛?杨军回答说,自己虽然身为教授、博士,但创业还是第一次。尽管通过邀请,已有8位院士、6575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进了网站,但网站现只有5名工作人员,网站流量也不够;而且,网站要保证质量,要集中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工作量很大,还需要很多资金投入。“我来参加创业大赛,就是希望投资人士能进行投资,因为我确信,我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杨军说。

  “那你不担心自己的创意被一些有雄厚资金的人克隆?”记者询问。杨军说:“不怕。我手里有一些核心技术。”

  记者又采访了一位创业女博士——大湖生物(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陈珊。她参赛的是一个高科技项目:将藻类转化为原油。

  陈珊介绍,她原在中科院水生所工作,是2011年出来创业的。早在2006年,她读到关于生态经济的书籍时就想,“我们的经济发展完全可以与环境相协调。”此后她一直在寻求这个路径。2009年,她发现,将藻类转化为能源方面,美国已经商业化,成本较低,她就主动与美国方面联系。2011年,她的藻类能源实验成功。由于自己是武汉人,她决定将企业建在武汉。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大力支持下,她的企业现已落户光谷生物城。经过1年实验,到去年11月,提油各项技术完全成熟。“有资料显示,太湖蓝藻的量很大,两个月内曾高达48万吨,我们经测试,这个数量的含水藻可提油7万吨。”陈珊说,对于一些污染特别严重的水体,可以养殖藻类净化水质,而藻类又可以提取原油,这样的创业项目何乐而不为?

  陈珊介绍,她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国内藻类能源市场还没有形成。至于创业启动资金倒不是主要问题,因为,“我会量入为出的。”陈珊说,她来参加创业大赛,是想引起人们对该项目的关注。

  创业大赛此伏彼起 个别赛事流于娱乐化

  “华创杯”复赛进行了一整天,有41名创业者参加,他们是从205名参赛选手中初选出来的。每名选手的路演时间只有5分钟,然后要回答评委的尖锐提问。评委们将从中挑出10个创业项目,进入决赛。

  记者注意到,与通常的热闹赛场相反,这里除了正在演示项目的创业者外,只有六七名评委、几名工作人员以及包括记者在内的两三名观摩人士,偌大的赛场内空荡荡的。当天是星期六,光谷鲁巷广场周边熙熙攘攘。而作为光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流线型的光谷资本大厦内,一楼大厅显得格外宁静,这与玻璃幕墙外的喧闹街市形成鲜明比对。谁会料到,许许多多财富的故事,此刻,正从这里开始演绎。“我们是真想找到好的创业项目,所以不讲热闹。”大赛主持人宣洁等负责人解释,太多观众往往会干扰评委,为此,此次大赛的评委大多是从外地请来的,他们是创投界的“老兵”,有投资人士、企业家、管理专家、财务专家、技术专家,而决赛时的评委,更将全部来自外地。他们很希望看到,真正优秀的创业者和一两个特别好的项目能脱颖而出。

  据介绍,自2012年起,尤其是今年以来,各类创业大赛此伏彼起。目前较有影响的有:由科技部等部门主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主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由团省委等部门主办的“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家》杂志举办的“黑马大赛”;省人社厅等单位举办的“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武汉市人民政府、团市委等部门主办的“武汉青年创业梦想秀”、“武汉市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等等。

  一位多次观摩创业大赛的投资人士说:“有些创业大赛的重点是鼓励创业,比如评奖时,对来自弱势群体、偏僻地区的创业项目,可能会带有一些照顾成分,当然这可以理解,但大赛质量也因此参差不齐,找不出真正好的创业项目。”

  这位人士介绍,有一回,他参加一次电视直播的创业大赛,主持人为了场面热闹,请来不少观众,参赛选手还请来“拉拉队”、“亲友团”进行造势。评奖时,除了评委投票外,几十名观众也可投票,再按总分评奖。这样一来,观众投票就容易受到“拉拉队”造势的影响,再加上有些观众本身不专业,结果,一个很普通的绿化工程创业项目得了冠军,还有一些获奖项目也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

  但市场是残酷无情的,如果一个创业项目没有含金量,即使获奖,使创业者在初期能得到各项扶持,但最终结果,可能会亏损更大;最好的预期,创业者或许可以自谋生路了,却难以干出一番事业。

  第四轮创业潮兴起 成功者仍是少数

  近两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每年高达六七百万人。面对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自发走上了创业道路。为引导青年创业,上至国务院,下至各省市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比如武汉市就推出了“青桐计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对“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作出专门部署。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中说:“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目前,新一轮创业潮,已在全国兴起。

  研究人士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曾出现过三轮创业潮。第一轮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第二轮出现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不少人“下海”经商;第三轮出现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下岗人员不得已而创业。本轮创业潮属于第四轮,“其典型趋势是,‘在创业中创新’,这其实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战略行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海涛这样认为。

  武汉是中国第三大高校集中地区,又拥有中国光谷这样高新企业云集的开发区,创业创新潮更是引人注目。

  仅在光谷资本大厦一楼,记者看到,就入驻有“光谷创业咖啡”、“腾讯(武汉)创业基地”等创业培训和孵化机构,还有不少创业团队。其中一家“怡龙谷腾讯创业基地”,其创始人刘馨怡就是去年才大学毕业的90后女孩。

  刘馨怡说,还在读大三时,她就想到了创业,又碰到现在的合伙人,于是想在互联网上做点事,进行APP(注: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开发。去年毕业后,她开发的一款“串串style”手机游戏,获得投资人青睐,得到一笔80万元的启动资金。随后,她参加了“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二等奖。今年4月,她又凭借“方言chat”的APP应用,拿下“青桐计划·武汉青年创业梦想秀”的冠军,获得19万元创业基金,武汉市市长唐良智为她颁奖。目前,手游“串串style”和“方言chat”已经上线。

  刘馨怡说,在参赛过程中,她与很多创业选手进行了交流,也得到了创业导师的指点;当然,她还拿到了奖金,这些奖金将全部用于项目开发。

  像刘馨怡这样的“弄潮儿”,毕竟是少数。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驻汉办主任、武汉都市圈民营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德泽认为,现在创业有“一股风”的倾向,但不是所有创业项目都能成功,这是市场竞争的自然规律决定的。

  丁德泽分析,创业者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是资金,确有一些好项目缺少启动资金。二是创业项目在市场落地过程中,不像事先想像的那样马上被接受,过于乐观仍是创业者的通病;三是很多创业项目是重复的,有些纯属跟风。真想创业,就要找到市场空白点,但这往往需要丰富的市场经验;当然,也有年轻人靠灵感创业获得了成功,比如有家宠物网站、一家卖龙虾的美食网站,就运作得很好。

  寻找最佳创业模式 社会、经济效益兼备

  6月15日,“华创杯”复赛决出的10强名单出炉。今日,这10强创业者将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除获得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奖金外,还将获得一系列政策扶持,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千人计划”、湖北“百人计划”、武汉“3551计划”和各类科技计划,这意味着,一些创业项目将获得超过100万元的各类资金。

  大赛组织方介绍,这10个创业项目全是高科技项目,涉及材料能源、移动互联网、IT光电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10名创业者中,9人有海外工作和海外留学背景,其中博士5名、博士后2名、硕士1名、本科学历者2名。

  记者注意到,杨军的“大学问网”、陈珊的“藻类转化原油”,最终均未能进入10强。对此,杨军说:“我做的事情,虽然没有获奖,但对社会、对科学家本人,都是有意义的。”他有些困惑的是,有的创业大赛中,从事游戏开发的项目也能获奖,投资人士也喜欢投资网络游戏项目,可这些项目的意义在哪里?相反,还导致孩子们沉迷于游戏。

  记者就此采访了著名天使投资人李儒雄。李儒雄分析说,现在这代人与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那代人,兴趣爱好完全不一样了,网络游戏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休闲娱乐,这好比以前有人喜欢上KTV、洗脚城一样。再说,风投人士基本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当然,能找到既具有社会意义、又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创业项目,这是最理想的。比如“华创杯”10强项目,有核心技术含量,又能解决某些社会问题,更容易获得投资人士青睐。目前,他个人比较看好的创业领域有“大科技、大环保(包括能源、节能等)、大健康、大生活”4个方面,都是属于具有社会意义的类型。“万连科技”负责人杨爱萍是“华创杯”10强之一。她的创业项目叫“创新突破性智能摄像机及网络云系统”,通俗地说,就是一个智能家居系统,在家里安装一个摄像机后,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来进行远程管理(如开启窗户、关闭电源等),并可以通过视频系统来监控这一过程,其核心技术包括13项国际领先的专利,都是自己的。

  杨爱萍告诉记者,她很感谢这次创业大赛,因为不仅可以获得奖金,专家还帮她开阔了思路,如建议利用这一技术让子女远程看护空巢老人、开通“健康在线”,这是她事先没有想到的。据悉,她刚刚演示完创业项目,就有投资人士与她的创业团队接洽,准备投资。

  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徐跃千科长介绍,“华创杯”全球华人创业大赛将吸引有海外背景的华人回湖北创业,并做好项目的孵化、落地工作。以后,这项创业大赛会每年举行,各项机制将不断完善,“我们要把‘华创杯’打造成一个金字招牌。”

  今天,我省还将挂牌成立“华创学院”,面向全球华人招生,进行创业培训、孵化创业,创业者免费入学。

  链接

  部分创业大赛简介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由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举办,以“科技创新,成就大业”为主题。

  每年举办一次。首届于2012年举办。各省市设相应赛区。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为适应大学生创业的形势需要,在原“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基础上,团中央、教育部、人社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今年起开展“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大赛由华中科技大学、共青团湖北省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承办。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

  由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团省委联合举办。首届于去年7月启动,有500多支创业团队参与。

  ●青桐计划·武汉青年创业梦想秀

  由共青团武汉市委联合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举办。首届于去年8月启动,共有345个青年创业项目报名参加。

  ●武汉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项目大赛

  为打造“中部电商之都”,该赛于去年拉开帷幕。由武汉市政府主办,武汉市人社局、硚口区政府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