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的复杂形势,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4月份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势头。但经济回稳的基础并不牢固,仍需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适时适度调整。
一、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国家在继续实施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把短期稳增长政策和中长期改革和结构调整政策结合起来,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平衡,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
一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一、二季度分别增长7.0%,从4月份开始,工业出现回稳态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也在5.1%附近。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36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
二是需求出现积极变化。5月份以来,出现了投资、消费转好的局面,房地产销售量明显增加,带动房地产投资企稳,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中趋升。出口虽有波动,但总体看出口降幅收窄。
三是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比上年同期缩小0.0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
四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增长动力正在形成。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等增长速度超过50%。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
五是部分物价温和回升。随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扩张和有效性提高,今年第二季度,部分物价开始温和回升,综合反映物价总水平的GDP平减指数从一季度的-1.1%回升至二季度的0.1%。按照住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的商品房价格一季度下跌0.1%,二季度上涨9.8%。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业、房地产等服务业价格上涨也带动了服务业价格的总体稳定上涨。
二、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成效
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调控作用,是今年上半年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关键。
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取消、下放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商事制度不断完善。二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5家民营银行获批营业。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市场决定资金价格的机制初步形成。三是价格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政府定价目录大幅度减少。同时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降低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发挥稳增长、调结构政策的作用。一是针对需求不足问题,加快推进重大投资工程和消费工程包项目建设,同时促进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优化,取消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降低住房首付比例和住房交易环节税,完善出口退税和贸易便利化。二是针对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和实体融资成本过高,自去年11月以来,四次降息、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利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利率下降;政策组合使股市恢复了融资功能,上市企业资产负债表得到改善。三是针对地方政府负债率高和财政政策有效性下降的问题,开展了存量债务置换,出台融资平台在建项目的续贷政策,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合作模式(PPP)。对地方政府怠政、懒政进行问责,加强督导检查和简政放权,财政支出进度加快,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增强。
改革举措和宏观调控政策的组合实施,使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作用的市场环境和企业、个人的微观行为发生改变,资本市场活跃,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善,创新活力增强,社会信心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部分缓解了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
三、我国仍具备保持7%左右中高速的条件
我国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巨大余地和巨大韧性,目前,我国经济仍具备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经过30年多年的发展,我国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强,产业体系完整,国民储蓄率即便逐年小幅回落,但仍显著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水平,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具有资金、劳动、科技等生产要素组合的综合优势。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将极大调动和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近年来,我国加快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放开了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促进了民营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通过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就会使得城市和沿海地区有可能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农村和内地获得新的优势,进而使得一些产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这种跨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和推进效应在大国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力。
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扩大内需潜力加快释放。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收入增速明显提高。同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奠定了基础。加快破除户籍、土地、教育等方面制约城镇化的制度性障碍,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也将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宏观政策仍有运用空间。我国有效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宏观调控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在调控方向、力度和时机的把握上,在调控手段和工具的运用上,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我国宏观政策仍具备较大空间,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银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有足够多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和工具。
这些条件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考虑到经济政策有一定的滞后影响,今年以来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举措在下半年还会继续发挥作用,我国消费需求会保持稳定,基础设施投资、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此外,下半年尽管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经济仍然低迷,但美、日、欧经济出现向好势头,世界经济总体有所改善,我国下半年出口会好于上半年。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左右,有把握实现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四、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理性、客观、全面地认识经济存在的问题,传统经济仍处于增速放缓之中,新经济增长动力仅是初步显现,产业和区域分化加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依然困难,经济运行效益尚未改善,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是国内经济仍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受外需持续低迷、国内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和人口增长减慢等因素影响,我国需求结构从以工业为主逐步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对传统商品的需求萎缩,与之对应的产业产能出现相对过剩,有的甚至绝对过剩,去产能将是今后两三年的重要任务。近期,虽然房地产市场销售有所回暖,但由于住房库存量较多、在建规模较大,房地产仍处于减库存之中。产能过剩企业、房地产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在前期快速扩张中积累大量债务,今年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方债的积累速度,但面对经济下行和风险偏好降低,银行慎贷、断贷现象增加。
二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低迷。今年以来物价水平整体较低,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涨幅同比放缓1个百分点,已连续10个月在2%之下。尽管劳动力成本上涨会带动服务价格稳中略升,在居民消费构成中占3%的猪肉价格开始上涨也会推动消费价格在下半年略有上涨,但涨幅预计不会超过2%。工业品价格降幅加深,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跌4.6%,跌幅同比扩大2.7个百分点,已经连续40个月呈现下跌态势,价格环比下跌的势头尚未根本遏制。
三是潜在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任务依然艰巨。我国金融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同时应当看到,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6月中旬以来,我国股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金融行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10%左右,上半年,金融业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经营困难增加和股市调整令会导致金融行业增速减慢,拉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速。财富缩水也会导致居民或企业支出下降,压低实体经济总需求;股价下跌会降低企业的抵押物价值,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
上述三个问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可能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对此,要高度重视,并从多方入手切实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祝宝良)
(作者:高梦格)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