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湖北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观察:“老大难”不那么难了

发布时间:2017-04-24 10:19:10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琼瑶 通讯员董慧丽

农民贷款难,农业融资贵,是制约“三农”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去年4月,我省选择枝江、大冶、仙桃等10个县市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构建“农合联+金融”服务体系,力争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年来,试点成效如何?记者赴部分试点县市走访调查。

“大户”抱团,贷款不再难

种田20多年,童国兵从来没像今年这样“爽”。

童国兵,仙桃洪渊泽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带领220户农民从事鳝鱼养殖,规模达1.1万亩。每年冬春,合作社要大量采购鳝苗,流动资金成难题。

去年,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的东风吹到仙桃,童国兵“意外”地获得300万元信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单个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势单力薄,时常被金融机构拒之门外。如何完善农村征信体系,扣开银行信贷大门?在总结“枝江模式”的基础上,各试点县市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建立省级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农业贷款缺少抵押物问题。

枝江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开梅坦言:贷款难,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拦路虎”。“加入了农合联,仅一个星期,200万元的流动贷款就办下来了。”今年春耕备耕,李开梅总算舒展了眉头。

枝江市农民合作社联合会,由全市514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理事长王建华介绍,农合联的职责,是为会员提供技术推广、金融创新、借贷担保、农业保险、产权交易等服务。

据了解,目前10个试点县市相继成立了农合联,吸纳会员1857家,通过农合联平台发放涉农贷款14.35亿元。

风险补偿,银行放心贷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等问题,这常常让金融机构“望而却步”。

如何征信和增信,给银行一个放贷理由?

钟祥市金融服务中心,马莲芳认真审核一家合作社的财务账目和信用信息后,将这家发展前景好、信誉好的合作社,作为优质潜在客户推介给银行。

马莲芳是钟祥市农合联理事长,也是该市金融创新贷款推介委员会成员。她告诉记者,全市整合公安、税务、电力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形成了集信息采集、征信评估、大数据分析、征信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征信系统。合作银行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检索”到贷款投向载体,打破了过去人为考核不客观、审核周期长等弊端。

钟祥市农场主叶玉生,流转农地340亩、水库1400亩,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前些年,每次贷款都要等上一两个月,如今,他的所有信息均在农合联和银行“备案”,去年他仅用两周时间,顺利申贷180万元。“除了方便快捷,利率较试点前还降低40%以上。”钟祥市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说。

在征信的基础上,省级财政为每个试点县市注入资本金3000万元,各试点县市财政配套注入2000万元以上,在合作银行设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账户,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并按1:10扩大授信额度。

10个试点县市均建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目前共计有2.4亿元县级财政资金存入基金专户。

政府基金的入驻,打消了银行的风险顾虑。省委农工部、省农办副主任陈宽宏表示,自然灾害等极端因素造成的贷款损失,将由政策、银行、农合联等多方共同承担。

倒逼改革,“沉睡资源”活起来

农村贷款难,难在没有有效抵押物,农地、农房、农具等农村资源,均无法在银行抵押。

今年元月,农业银行对钟祥市新布局种植合作社首次“开口子”,合作社凭1.7万亩流转土地经营权,成功申贷1000万元。

去年,钟祥被列入全省试点后,投入2600万元建设金融服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村信用信息平台,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只需带上土地经营权证和身份证,即可现场申贷。

“以金融创新倒逼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流动。”陈宽宏说。

随着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快速搭建,“沉睡资源 ”有序进入流通市场,农民手上的“红本本”成了一张张“信用卡”,可抵押,可贷款。

合作金融创新,带来的变革不止如此。

平台功能的拓展,引得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纷纷“上山下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钟祥、大冶、枝江等地新增流转土地均在10万亩以上,流转、互换、托管、入股、抵押等土地经营形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