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张建设
8日,武汉市黄浦路中百仓储大米销售区,退休老人段津反复比较后,挑选了一袋京山国宝桥米。
“价格贵点,但煮出来特别香。”段津退休前在粮食部门工作,她说,以前湖北人不爱吃湖北米,现在超市里湖北米多而俏。
水稻是湖北第一大优势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000万亩左右,2016年面积、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六和第五。
然而,曾几何时,湖北大米被贴上“不好吃、卖不动”的标签;经过多年努力,湖北粮自我提升、转型跨越,如今优质稻率达76%,居南方稻区首位。
从单纯追求数量的动力机制,转向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湖北粮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嬗变。
市场说话:
湖北粮实现优质优价
做了20多年的“米文章”,福娃集团副总经理方冰有一个突出感受:湖北米的质量越来越好,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
今年上半年,福娃集团销售大米45万吨,平均售价每公斤6元,比普通大米价格高出1元左右。
不仅是监利福娃,京山桥米、仙桃香米……一大批湖北优质大米品牌在市场上声名鹊起,虾稻米、再生稻米、富硒米等高中档生态稻米品类丰富,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湖北商人龚念光在广东经销大米十多年,他告诉记者,湖北优质米很受欢迎,价格坚挺。
在线上,湖北优质大米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香飘九州。一些湖北大米加工企业在天猫、京东、邮掌柜、融e购等多个电商平台建立旗舰店,京山国宝桥米与“饿了么”共同打造大米经营战略合作新模式,线上销售突破1000万元。
省粮食局上月发布的信息显示,荆门、天门、潜江等地优质稻收购价一度攀升至每吨2980元,供不应求。
粮农的感受更为直接。监利县黄歇口镇“女粮王”毕利霞有水稻基地2000多亩,种的全部是优质稻,每斤售价比普通稻高出至少0.5元。
既拼颜值更重内涵:
优质稻是这样种出来的
何为优质稻?相对一般水稻品种而言,其特征是角质率度高,米色清亮,适口性好。
优质稻是怎么种出来的?
好地出好粮。我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去年47个粮食主产县市建成高标准农田642万亩。
好种产好粮。一批丰产稳产、抗逆性好、品质优的新品种撒向田野,全省优质稻比例不断上升。
好的种植模式。“稻虾模式”“香稻嘉鱼”“稻鳅模式”等一批绿色高效生态模式遍地开花,一田两用,鱼肥稻香。
比“内功”、重“内涵”,湖北粮还努力拼颜值。
中粮米业(仙桃)有限公司每日生产包装大米600吨。自动化的生产线,自动筛选每一粒大米的形状和色彩,“颜值”差的直接剔除。
越来越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资本进入粮食生产流通领域,成为推动湖北优质稻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目前全省规模化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近万家,在龙头企业带领下,通过“公司+主体+农户”模式,实现种、管、收、烘干、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
精细化加工和科技助力,让“一粒米”身价倍增。全省稻米加工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升级和工艺创新,大米加工年销售收入早已突破千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乘势而上更上层楼:
让更多人爱吃湖北粮
泰国米、东北米、江苏米……面对竞争激烈的大米市场,湖北粮如何乘势而上?
去年4月,省政府发布《湖北省水稻产业提升计划》,力争让更多人吃上湖北粮、爱上荆楚味。
未来几年,全省将进一步优化水稻产业布局,建立水稻生产功能区,实现水稻一“区”(乡)一品,加快水稻生产、产业和服务体系建设,开发水稻多功能性,助推优质稻产业再上新台阶。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一粒米”开始。刚成立不久的湖北优质稻产业联盟,汇聚4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构建全省优质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优质稻品牌。
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评选东坡、太子等十大优质老品牌,促进了水稻产业发展。从今年开始,全省将重启十大优质米品牌评选活动,让真正的好米走出深闺。
化肥、农药滥用,对粮食品质是极大的威胁。眼下,一场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正在全省深入开展。省农业厅立下军令状,力争到2020年,在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下,湖北优质稻产业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