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运管3年 江汉平原稻花香里说丰年

发布时间:2017-09-26 07:52:46来源:楚天都市报

  图为:引江济汉渠道已成江汉平原风景线

图为:兴隆水利枢纽如一条巨龙横锁汉江

□楚天都市报记者贺俊通讯员龚富华武耕民丁振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

62年后,清甜的汉江水一路北上为华北地区“解渴”,也给湖北的汉江中下游治理带来考验。经3年的运行管理,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成效显著,两大重点工程发挥出巨大的工程效益:引江济汉工程补水抗旱保丰收,67公里渠道已成货运繁忙的“水上高速公路”;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灌溉航运两不误,已累计发电8亿度。

如今,这两颗江汉平原上的璀璨明珠,正在迎接最美的金秋。

现代最大人工运河3年调水80个“东湖”

“引江济汉工程通水后,相当于给江汉平原增加了一个面积约7平方公里的湖泊。”9月23日,省南水北调局局长冯仲凯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建成通水3年来,这条人工运河已累计调水96.49亿立方米,约80个东湖水量,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方输水量基本相当。

穿越67公里渠道而来的长江水,不仅帮助地方夺取抗旱胜利,也让运河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补水抗旱保丰收

“晚稻再过一个月就要收割了。”9月21日,汉川市马口镇黄湾村村民黄少芳笑着说,一亩地能收谷约1500斤,比种棉花省事多了。

搁在3年前,这是黄少芳想都不敢想的事。前些年,汉江水位越来越低,村民不得不把地种在边坡上方便取水,有人则干脆改了旱地。“现在有了引江济汉,就算天干也不怕。”

荆州区李埠镇龙舟垸是引江济汉的源头,长江水在这里通过进水节制闸进入运河内。“3年前我们就提前通水抗旱了。”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荆州分局副局长袁国玉介绍。2014年入伏后,江汉平原发生历史罕见旱情。东荆河断流!汉江下游的仙桃、汉川等地告急!省南水北调局经过周密协调,江汉运河提前49天实现通水,帮助地方抗旱保粮。

今年夏天的旱情同样严重,全省600余万亩农作物受旱,7.3万人饮水困难。经科学调度,运河累计引入约12个东湖水量,为汉江下游的645万亩耕地“解了渴”。

黄金水道航运忙

绵绵细雨中,一艘船正通过运河出水口旁的高石碑船闸。“我们每天有5艘运料船要走运河。”该船运料方潜江天恩建设公司员工刘克辉说,比起陆运,走运河显然更划算。

刘克辉算了一笔账,一艘货船能运750吨的砂,一天一趟,每吨付给船主3.5元。如果走陆运,需要近20辆40吨的货车,每吨要给车主15元。

如今,江汉运河已在长江与汉江间,形成了810公里的千吨级黄金航道圈。从汉江去长江不用再绕行武汉,走运河能缩短200多公里航程,而且运河水情平稳,就像一条“水上高速公路”。

据统计,2014年9月至今年8月,运河里累计通航船舶18069艘次,货物642.28万吨。

“船只和货运量都在逐年增长,这条水路会越来越繁忙。”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负责人王旗介绍。

生态画廊美名传

“很多学生喜欢来这里写生,水不一样啦。”68岁的胡远家住荆州区黄金堂,几乎每天都会到荆州护城河旁的明月公园散步。

谁能想到3年前,护城河还散发着臭味,基本上是一潭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运河在设计之初时,就考虑把长江水引到荆州古城护城河中。3年过去了,活水涌动的护城河已重焕生机,当地政府也正在围绕这条河打造旅游景点。

从空中俯瞰,江汉运河犹如一条蜿蜒的玉带,串联起荆州、荆门、潜江等地,而这条人工运河也正成为城市不可多得的风景线。

今年3月,省南水北调局参与主办了“沙洋江汉运河首届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每隔一两公里就能看到一座造型优美的桥,两边是油菜花开的江汉平原。”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沙洋分局副局长吴奎很骄傲,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在奔跑中欣赏这条现代最大人工运河,定格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平原第一坝横锁大江让灌溉航运更“给力”

三千里汉江浩荡而来,在兴隆大坝前开始变得平静,形成了平静的库区。“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灌溉、航运,兼顾发电。”省南水北调局局长冯仲凯介绍,库区的水可自流通过灌区的闸门,潜江、天门、沙洋三地的320多万亩农田有了用水保障。此外,该工程3年来在生态方面发挥的效益也是可圈可点。

守护平原的“粮仓”

兴隆大坝的右岸是潜江兴隆灌区的100多万亩耕地,左岸是天门罗汉寺灌区的200多万亩耕地。这里是江汉平原的“粮仓”。“科学调水还是好。”“以前我们是靠天吃饭。”“有大坝后再也不用抢水了。”9月21日,潜江高石碑镇窑岭村,村民们抢着向记者说起来。50岁的郑运清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大旱,汉江水几乎断流,兴隆河露出了河底的绿苔,村里几乎没人再种水稻。而现在,全村有70%的地都是水稻。“汉江水是我们的命脉水,天门有80%的农田靠它灌溉。”天门市水利局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福祥介绍,自从3年前库区内的水能自流通过罗汉寺闸后,穿越天门腹地的天南长渠再没缺水。

丹江口水库调水后,汉江下游水位平均降低0.5米。兴隆管理局副局长刘明耀介绍,“兴隆水利枢纽将坝前水位抬高并稳定至36.2米,灌溉面积从约200万亩增加到320多万亩。”

汉江跑船更便捷

兴隆水利枢纽船闸货运繁忙。“今年最多的一天过了51艘,我们已经是10小时不间断运行了。”该船闸管理所的徐琼说,甚至有船主建议开通夜航。

钟祥阳光船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周志明,见证了船闸的日渐繁忙。19岁起,他就在汉江上跑船,以前从钟祥运货到湖南岳阳,必须顺江而下到武汉,再逆流而上到岳阳。现在,货船通过兴隆大坝后走运河,更经济便捷。仅8月份,他所在公司的货运吞吐量就达3万吨。“以前跑汉江的船大多是400吨级,现在基本在千吨级左右,还有1500吨到2000吨。”潜江海事局兴隆海事处负责人许晓春说。

截至9月21日,船闸3年来已累计过船30519艘,总累计载货量2490.72万吨。“货船数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比我们预想得要快。”兴隆管理局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打造汉江上的集装箱标准船。

兼顾发电和生态

发电是大坝充分利用水资源的一大亮点。“专家们觉得水白白流走很可惜,就设计了4台发电机组,利用水的落差顺势发电。”兴隆管理局有关人员介绍,截至9月21日,电站自运行已累计发电8.3亿度,相当于武汉轻轨7年的用电量。

还有生态效益同样抢眼。

为有效保护鱼类数量和生态多样性,兴隆水利枢纽增设了一条长399米、宽2米的鱼道。近两年,兴隆管理局向汉江投放了36000余尾鱼苗,有效遏制了汉江鱼类资源的衰退。

大量栽种的树木和植物,让枢纽两岸呈现出绿意葱茏的勃勃生机。据介绍,优质的水资源、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水生物,已吸引大量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和黑鹳、反嘴鹬等珍稀鸟类在兴隆大坝这片水域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