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郝菁 通讯员田娟)天气逐渐转凉,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阶段。71岁的孝感婆婆在家摔倒,突发脑梗塞并有心肌梗死症状,病情危重,转诊至同济医院后,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挽回一命,在经过近1个月的康复后,11月18日就能出院回家了。回忆起当时紧张的抢救经历,心内科郭小梅教授还历历在目。他强调,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6-12小时是抢救黄金期,一旦延误,轻则致残,重则致命。
据了解,这位孝感婆婆名叫邱凤娇,在半年前曾因脑梗塞住过院,10月27日,邱婆婆在家摔倒,在当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后发现,婆婆脑梗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当地医院治疗力量有限,建议转诊上级医院。婆婆的三个儿子抱着一线希望于10月29日中午将母亲转诊到同济医院。郭小梅教授接诊后,为了挽救生命,最大限度使受损心肌细胞得到恢复,决定立即进行手术。但婆婆有高血压病史急性脑梗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手术风险极大。
病情不等人,邱婆婆病情持续恶化,在和患者家属耐心沟通并取得家属信任后,手术立刻开始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17点30分婆婆推进手术室,在经过1个半小时的冠脉造影下支架置入手术后,患者顺利推出了手术室,在第二天婆婆脱离了呼吸机,意识恢复清醒,现在,邱婆婆生命体征稳定,可以家人正常交流。除了轻度的脑梗塞后遗症尚需逐渐康复,她的生命已无大碍。
郭小梅介绍,心肌梗死是由于营养过剩,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并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粥样斑块,不断堆积堵塞血管,最后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的一种疾病。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郭教授提醒,若突发心肌梗死,必须尽早就医,开通血管,6-12小时内是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越早越好。越早打通血管,挽救的心肌细胞越多,对人体的损伤就越小,病人将来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越接近正常人。一旦延误病情,轻则致残,患者将活在慢性心力衰竭的阴影中;重则可能导致猝死;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
(作者:余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