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燕为孕妇做检查 通讯员周明德 摄
记者康鹏 通讯员周明德
除夕,汉南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妇产科医生夏志燕当天接生了3个新生儿。
37岁的夏志燕,是汉南30年来唯一一位妇产科男医生。
2003年毕业后,夏志燕曾到新疆从医10年,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2013年,进入汉南区人民医院,成为学科带头人,填补了医院妇科微创手术空白。
从业13年,经他的手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多达5000多人。
握手,救回了病人一条命
每天早晚两趟,雷打不动,夏志燕都会到病房去查房。
“只有到了病人面前,才能真正掌握病情。做医生的,要尽量把时间留给病人”。
查房时,他总是喜欢跟病人握手,被亲切地称为“握手医生”。
他介绍,这是一个小诀窍,除了拉近心理距离之外,也能掌握病人的身体状态,“产科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等问题,通过握手,病情变化可以随时发现”。
曾有一次查房,夏志燕发现,一位剖腹产病人手特别湿冷,掀开被子一看,有很多血。他一边迅速协调几位医生会诊,一边把病人推往手术室。
路上,病人陷入昏迷。
手术结束,病人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下来。“当时医生们激动得无法形容,大家出去吃饭庆祝。那天正好是中秋节,我一个人在病人床前守了一整夜。”夏志燕回忆。
深夜,背着小孩赶手术
夏志燕夫妻俩都是医生。
当医生忙,每个星期一大半时间,两人都在医院里。晚上孩子没人带,两人便轮流在家陪。
有一次,赶手术走得太急,夏志燕把睡着的孩子一人丢在家里,等忙完工作反应过来,赶回家才发现,孩子早已哭成泪人,“那时心里很酸楚,对女儿充满内疚”。此后,晚上出门赶手术,夏志燕总会把孩子也带上。
护士长胡英介绍,只要有手术,不管多晚,给夏医生打电话,他一定赶来。背上背着的孩子放到值班室里睡下后,自己立即奔向手术室。
孩子已经9岁,夏志燕还记得孩子出生时的场景。
2007年,妻子腹痛临产,因试产失败,需要紧急手术。在产房外,医生要他在手术单上签字,夏志燕的手拿着笔一直颤抖。
“我接生过几千个婴儿,但自己孩子出生时,仍然紧张、害怕。”
这份体会,使他对待病人和家属又多了耐心和体贴。
诊疗,不能成了流水线
“病人是有生命的个体,医生不能只面对冰冷的机器、检验单、医疗规范,不能把诊疗做成流水线,要体会患者的感受为其着想。”夏志燕说。
2014年春天的一个上午,一位年轻患者找到他,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切子宫。”
夏志燕吓了一跳,看她不过30岁出头,为什么如此坚决要切除子宫呢?
原来,这位病人子宫里长了肿瘤,每个月死去活来地痛,止痛药都不管用。如果采取保守治疗可能会复发。
参考既往的规范治疗方案,确实可考虑子宫切除,不但省事,而且风险小。但夏志燕认为,病人还很年轻,切了子宫就不能再生孩子了。
他与这位病人做了近1小时的沟通,说服患者不急着决定。
两天后,病人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医院做了子宫肌瘤挖除术,保住了子宫。
“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但只要让病人感受到,医生的决策是为了他的利益最大化,他们就不会有提防和猜忌的心理,更多的是配合与理解。”夏志燕告诉记者。
关爱,体现在每张处方上
只要能治好病,能少开药就尽量少开。
夏志燕收治的患者,住院人均费用不超过4000元,临床药占比平均只有25%,是全院最低,平均住院日全院最短。
为了救人,他也会打破常规。
在新疆时,有一位病人患卵巢肿瘤,为了达到疗效,夏志燕给他开了大量药物。当时,为了防止医生乱开药,医院规定,药占比过高要扣绩效。
那一个月,夏志燕不但把自己的绩效扣光了,成了医院的一大奇事,自己还垫了一些钱给这位病人买药。
“不能为了少开药而少开药,一切要从救人考虑,不该用的坚决不用,该用的一定要用。”夏志燕表示,不管用药多少,医生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
(作者: 编辑:丁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