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讯 记者徐芳 通讯员熊丽娜 张玮
近日,媒体报道,湖北多人被蜱虫咬伤,广水一婆婆送院治疗不幸离世。会移动的黑痣、挖肉取虫……每年夏天,都会有那么几则蜱虫咬伤甚至致死的新闻,引起社会恐慌。
小小蜱虫真有那么大危害?5月26日,记者随疾控专家奔赴广水婆婆的老家现场捉蜱虫,再到实验室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揭开蜱虫的神秘面纱。
田俊华取出捉到的蜱虫,准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婆婆将迎七十大寿 被虫咬不幸离世
广水应山的彭婆婆,一向身体硬朗,儿女都觉得她再活个十多年完全没问题。没想到月初的时候她被蜱虫咬伤感染,发烧并全身无力。5月9日儿女将其送到县医院检查,12日转院去协和。不幸的是,彭婆婆在5月14日仍然不治身亡,离她的七十大寿仅剩4天。
“发病得太快了,我们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大儿子陈先生难过地说。他介绍,母亲平时就在屋前的菜园子里种种菜,有多的菜还会自己走到外边的集市上去卖,精神一直很好。
现场蜱虫密度低 怀疑来自家中小狗
26日,广水淅沥沥地下着雨。从2010年就开始和蜱虫“打交道”的武汉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专业医生田俊华,在婆婆房子背后的丘陵上“巡山”,并没有发现什么蜱虫的痕迹,“现场蜱虫密度很低”。
蜱虫究竟从何而来?田俊华开始询问陈先生,家中有没有养过牛、羊、狗等动物。“没有养家禽,不过之前养过一条小狗,母亲走后小狗没人养就送走了。”陈先生一拍脑袋,想起来之前他弟弟在小狗身上摸出过蜱虫,“小小的黑点点,后来丢到火里烧了。”
在小狗曾经住过的“窝”里,田俊华拿着小铲子开始“掘地三尺”,“蜱虫喜欢潮湿的环境,从动物身上吸饱血后掉落到地上,就可能钻到潮湿的土下边。”不过翻弄了一下,依然没有发现蜱虫。田俊华推测,小狗跑了一段时间,蜱虫没有了“寄宿”的地方,也就“销声匿迹”了。
蜱虫吸血后身体膨胀了几十倍
蜱虫喜潮不喜水 喜草不喜田
“别光看后山的草丛里呀,快帮我们看看这些杂物堆,还有田里有没有蜱虫。”田俊华“巡山”的时候,陈先生急切地拉着他,要他帮忙检查一下房前屋后。听说彭婆婆去世,附近也有村民被咬,村子里一下人心惶惶,有的人都不敢下地干活。
田俊华拍着胸脯向他保证,不必恐慌!田俊华介绍,蜱虫喜欢潮湿的环境,主要藏在灌木草丛之中,或者是牛、羊、狗等动物的身上。我省黄冈、咸宁、随州等山地丘陵地区,是蜱虫比较密集的地方,荆州、荆门等平原地区则相对“安全”。
而且蜱虫不喜欢水,在水田中是绝迹的。田俊华安慰陈先生和村民们,下田插秧干活没问题。
蜱虫咬一口就会死?其实和被蚊子咬没什么区别
回到实验室中,田俊华小心地从背包中取出几个被冰块冰着的小塑料管,里边装的是他头一天在随州捉的蜱虫。打开一个塑料管的盖子,滚出了大大小小十几只蜱虫。小的只有镊子尖大小,吸饱血的则是一个圆滚滚的小球,有小指甲盖那么大。在显微镜下,他给记者展示了蜱虫的身体结构。
“蜱虫和蚊子、苍蝇一样,都是传播媒介的一种。被蜱虫咬和被蚊子咬没什么区别,所谓‘蜱虫咬一口就会死’并没有那么恐怖。我自己捉蜱虫,经常被咬,这不是还没事嘛。”田俊华笑着说。
那彭婆婆又是为什么丢了性命呢?原来,致命的是蜱虫携带的病毒,这是布尼亚病毒科的一种新成员,会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湖北地区有20多种蜱虫,4月到6月是高发期。而根据此前的研究数据,只有4.93%的长角血蜱和0.613%的微小牛蜱携带这种病毒,再加上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防守”,人被蜱虫咬伤感染的概率非常非常低。
显微镜下,吸了血的蜱虫成了一个圆滚滚的球
被感染也不一定致命 及时就诊最关键
记者从同济、中南、中心医院、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等单位了解到,他们每年夏天接诊的被蜱虫叮咬患者非常少,而且取出虫子后,对患者查血观察,鲜有发病症状。
协和医院收治的,则多为省内比较严重的病例。“患者不及时就医,或者本身抵抗力较差,容易引发肺部、肾脏等脏器的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感染科魏屏教授说,到了夏季,感染科的一百多张病床,约有五分之一都是蜱虫咬伤患者。她目前负责的11位病人,3位都是被蜱虫咬伤,1位还引发了严重的肺衰竭进入ICU抢救。
魏屏回忆,自2008年她们首次收治蜱虫咬伤患者以来,去年就有一百多例患者,多为山地丘陵等地区年龄较大的农民。他们缺乏防治知识,被叮咬的初期没有及时发现,出现发烧、乏力等症状,以为是感冒而疏忽耽误了治疗。
目前对蜱虫携带的病毒还没有研发出相应的疫苗,只能对症治疗。多位医生提醒,被蜱虫叮咬不必恐慌,但是如果两周内出现发烧无力等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链接:
楚天尚漫作品:【涨姿势】滚蛋吧!蜱虫菌!
(作者:余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