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社区科技吧基本没人 让社区科技资源流动起来

发布时间:2012-08-03 07:14:24来源:SRC-13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 周治涛 实习生 胡飞

  为营造青少年在娱乐中科普的氛围,近年来武汉很多社区在市科协的指导下建设了科技吧,不过这些科普场所最近却显得十分冷清。连日来,记者走访武汉多家社区科技吧发现,科技吧里基本没有孩子们的身影。

  探访:社区科技吧大门紧锁

  前日,记者走进洪山区金桥社区服务站三楼的科技吧,最先感受到的是迎面扑来的一股热浪。科技吧负责人唐晓蕾介绍,暑期到科技吧玩耍的小孩很少,平时科技吧大门一直锁着。

  记者发现,由于科技吧位于社区服务站的顶层,且未开空调和风扇,室内十分闷热。居民张先生就表示,科技吧里气温太高,根本不敢把孩子带过去玩。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表示,暑假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培优,科技吧基本上无人光顾,为节约能源才关闭了空调等设备。

  洪山区吴家湾社区的科技吧同样鲜有人光顾,10平方米左右的科技吧内,大多数的设备已被损坏。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初展品是一次性采购的,如果要维修和重新配置需要一大笔资金,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落实下来。社区的张爹爹表示,曾带着孙子去玩过一次,如果有新的展品,孩子肯定会愿意再去。

  出路:让社区科技资源流动起来

  人群不集中,展品难更新,面对这些现实问题热心市民和一线的科普工作者有着自己的看法,有人建议:让不同社区的科技吧进行合作,展品就能流通起来。

  据悉,2011年武汉市科协与市财政局联合,启动了“科普助推幸福社区行动计划”。武汉市科协科普部负责人徐继平介绍,为创建优秀科普社区,武汉有数十个社区先后自己出资,建设了类似微型科技馆的社区科技吧,但后期受投入限制,设备未能更新,对市民吸引力有限。

  洪山区科协副主席丁元珍认为,相比投入大笔资金翻新设备,不如让社区科技资源自由流动,各社区设备交叉使用,这样资源的利用就达到最大化了,孩子们也能接触到更多的设备。

  卓刀泉街科协主任王洁表示,她所在社区的科技吧正在探索与学校合作,他们联系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希望由学校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述专门的科普知识。市民刘先生则认为,很多社区科技吧特色鲜明,如果他们做好宣传,完全可以吸引放暑假的孩子们前来。

  记者手记

  小型科技场馆难逃落寞境遇?

  2000年汉口天门墩大成美育袖珍科技馆开放,让公众首次见识到小型科技场馆的神奇,这一经验随后在全国得到推广,然而七年后该科技馆创始人转行创业,袖珍科技馆随即解体。

  2006年开始,武汉市科协与武汉科技馆先后出资修建“小小科技馆”达21家,但至去年,多数场馆展品一直未更新,部分场馆已经变身社区活动室。

  如今,部分社区科技吧里的冷清现状不禁让人质疑,它是否也会走向同样的落寞境遇?

  调查中,记者发现:经费不足是小型科技场馆难以为继的主因——高投入的科技场馆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旦政府部门没有稳定的扶持,“荒废”也就在所难免。事实上,即便是政府扶持的武汉科技馆,日前也被爆出多件设施不能使用,影响游客参观。但在市民看来,很多小型科技场馆建设之初就沦为形象工程,缺乏维护和长远规划,才是其日渐衰败的根本原因。

  诚然,小型科技场馆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但在科普效率上,贴近社区居民需求的小型科技场馆依然有着自身的优势。除了资金扶持,如何发展真正适合市民需求的小型科技场馆,仍值得相关部门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