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流动花朵”在汉遭遇“入学难”

发布时间:2012-09-01 06:15:59来源:SRC-13

  楚天金报讯 记者 郭会桥 实习生 熊子恒 “我是一名进城务工人员,儿子今年7岁,想把他接到武汉来读一年级,结果跑了租住地附近的4所小学,不是‘生源已满’,就是没过学校的‘测试关’。”前日,汉口的王先生焦急地向本报求助:马上要开学了,但儿子到现在还没有报上名。

  家长质疑:取消借读费学校拒招生

  王先生反映说,他的户口在湖北天门,但已在武汉打工多年,租住在一元路附近。由于父母年近七旬,带孙子有些费劲,他也担心老人溺爱小孩,又听说“今年武汉中小学不再收借读费”,因此计划让儿子到武汉来读小学。

  “从7月份起,我就带着儿子跑了附近的一元路小学、四唯路小学等4所小学,学校给出的解释要么说‘招满了’,要么说不在‘对口服务区’内,要么就是没过‘测试关’。”王先生有些不解,他办了居住证、务工证明等证件,“为何儿子上小学还这么难?”

  有家长认为,借读费取消本是好事,但学校不再收借读费,招收“流动花朵”变得无利可图,于是纷纷减少招生计划,不再给外来工子女留名额,使孩子们上学难了,或者只能到离住地更远的学校上学。家长郑女士说,“这样的话,还不如公开收借读费,让孩子有书读,家长花了钱也省了心。”

  校方解释:学生流动性大难摸底

  “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春季我们到各辖区居民区搞生源摸底,安排秋季招生计划时,没有普查到这么多学生,开学时忽然就冒出来,难以招架。”汉口一所小学校长说,该校计划招生3个班,共135人。结果,从6月份报名开始,前后有近200人来报名。学校真希望把他们都收进来,但教室已经挤得不能再挤了,多一张课桌都放不下,只好硬下心肠拒绝了一些“流动花朵”。

  但不可否认,少数学校对“流动花朵”存在主观上不想收的心理。“‘流动花朵’父母多数都忙于生计,没时间管孩子。学校一旦接收了这些学生,老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武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说,此前学校收取的借读费虽然直接上交财政,但会按比例返还给学校。“没有了借读费,学校对外来工子女就抱着可收可不收的态度。收了没有什么好处,不收的话,老师上课也轻松。”

  而有的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入学测试”的方式,在“流动花朵”中挑选一些成绩好的“苗子”,将成绩差的拒之门外。

  校长呼吁:规范“流动花朵”入学标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来武汉就读的“流动花朵”约有14万人,并且还在呈增长的趋势,局部面临“入学难”。

  通常,按“划片、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学校会提前到社区进行名册登记,再以此登记为准,在册的按入学原则办理,不在册的按择校办理。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公安部门办理完居住证手续后,若没有到社区进行相关登记,就会人为地造成“上学难”问题。一所小学校长建议,“如果公安部门与所辖社区形成户口登记联动,就可为进城务工人员省去不必要的烦恼。”

  目前,武汉个别公办中小学在接收“流动花朵”入学时,存在着一些“以考定人”,或“以钱定人”等不正常现象。因此,一些校长呼吁对“流动花朵”入学予以规范。

  教育部门:承诺“流动花朵”都有学上

  “凡在武汉读初中和小学的‘流动花朵’都会有学可上,这是政府的承诺。”武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者测试。对“转学生”或新生的测试,只能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摸底,不得与入学“挂钩”。

  该人士提醒:今年秋季开学,凡“流动花朵”读初中、小学遇到困难,可持居住证、务工证明或暂住地社区居委会开具的居住证明,向暂住地所在区教育局“求助”,区教育局将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为其指定对口的初中和小学就读。“既保证孩子有学上,也尽量避免让孩子长途奔波。”

  经记者向教育部门反映后,昨天晚上,王先生欣喜地告诉记者,他已接到入学通知,有一所小学同意接收他儿子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