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博士们正在给牡丹育种,并用纸袋将一些花罩了起来
□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效忠
近来,在武汉市农科院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80余种牡丹次第开放。雍容华贵的牡丹散发诱人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楚天都市报记者前天在该所看到,一群博士竟用白纸袋将不少美丽的牡丹包了起来。这么迷人的鲜花,为何要包进纸袋,不让公众观赏?
纸袋罩枝头防花粉污染
白牡丹、红牡丹、粉红牡丹……多种颜色的牡丹在武汉林果所开放。令人奇怪的是,记者发现,一群博士正用白纸袋将不少花儿包起来,还有的博士用镊子将尚未开放的花苞人为打开。“近3年来,我们从各地引进了80余种牡丹,建成了湖北最大的油用牡丹资源圃。引进牡丹,不是为了供人观赏,而是为了培育出油率高的杂交新品种。”该所特色经济植物研究室主任陈法志高工告诉记者,“博士用镊子打开花苞,目的是去掉花里的雄蕊,防止雄蕊与雌蕊结合。他们另行找来性状好的品种的雄蕊,将其散落到去掉雄蕊的花上,从而进行杂交育种。为防止花粉污染,才选择用纸袋将花罩住。”
这些牡丹是否会向公众开放?陈法志回答,“不会。因为我们在育种,一旦向公众开放,会对育种产生干扰。”“这些开白色花的牡丹叫凤丹,凤丹以开白花为主,也开粉色花。它花大,有香味,有较强的观赏性。因为结的牡丹籽多,可用于榨油。”陈法志介绍,凤丹旁边开紫红色花的牡丹,是从重庆、湖北交界处收集来的,尚未命名。它结实量比凤丹稍少,观赏性也较强。
目前,林果所正在培育又好看又能榨油、且适宜在湖北栽培的牡丹新品种。记者现场看到,他们通过杂交培育的新种已长出小苗。
深山挖牡丹苗连夜返汉
80余种牡丹从哪里移栽来的?陈法志称,苗子全部来自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深山。为选择结籽率高的牡丹,陈法志带领的团队经常到深山老林寻访。春天,他们去看是否有牡丹开花;七八月,再去看花儿是否结籽。如果结籽,10月再去将苗子挖到武汉栽培。
2015年11月的一天,陈镇博士、李秀丽博士、戢小梅硕士等一行4人,坐车6个小时远赴恩施,到达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去挖牡丹苗子。为保证苗子成活,他们挖到苗子后当晚赶回武汉,次日凌晨三四点才赶回所里。
榨出我省首批牡丹籽油
牡丹籽油是卫生部于2011年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其亚麻酸含量高达43%,含有18种氨基酸及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2014年,陈法志团队开始尝试用牡丹籽榨油,当时我省还没有人作这样的尝试。开始,他们花钱买了一批牡丹籽,找加工厂冷榨。但一些小加工厂工艺水平差,不知道怎么榨。大的加工厂嫌牡丹籽量太少,不愿榨。找了两三个月,最后一个厂愿尝试一下。第一次冷榨完后,榨出的油颜色不好看,味道难闻,根本不能食用。
前天,陈法志指着一把牡丹籽说,“看,这些牡丹籽的皮是黑色的。我们经过反思发现,第一次没有榨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去掉牡丹籽的皮。”
次年,团队改进工艺,选取生长环境好的地方的牡丹籽,同时找来专门的机器为牡丹籽去皮。经过过滤、脱酸、脱色、脱胶、脱臭等工序和精细化提炼,终于加工出了品质一流的牡丹籽油。
经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检测,陈法志团队榨出的牡丹籽油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保存得非常完好,与压榨前相比,基本上没什么流失。
陈法志介绍,他们加工的牡丹籽油,已通过武汉市食药监部门认证,成为我省首批可食用的牡丹籽油。
(作者: 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