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同济咖啡”,闯荡外面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7-08-07 10:40:12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崔逾瑜 实习生 谢紫怡 巩汉语

伴随着我国首部《中医药法》的实施,中医药瑰宝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迎来春天。那些曾立下汗马功劳、名噪一时的湖北中成药,如今面临着怎样的考验?今起,本报将寻访一批渊源于经典古方的“昔日明星”,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

在湖北约2000种院内制剂中,金叶败毒颗粒是为数不多的“出阁”女子。她早早地走出深闺,投身市场,经历风吹雨打,尽尝酸甜苦辣。“良药的归宿只有一种,就是造福更多患者。”7月底,在金叶败毒颗粒的“娘家”与“婆家”,双方异口同声。

破题,开启“菌毒并治”时代

时光回溯,上世纪50年代末,武汉同济医院一批优秀的西医开始学习中医。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使用青霉素尚需“批条子”,如何从中医药宝库里开发抗感染药物,成为李鸣真、叶望云等专家的孜孜追求。

据李鸣真的徒弟、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陆付耳教授介绍,“抗炎6号”注射剂诞生于1971年,源自古方“五味消毒饮”,取金银花、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四味组方而成,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当时,抗炎1号、2号、3号……一字排开,师傅带领一帮医生在自己身上试验,反复筛选,最终6号进入视线。

1983年,首次证明“抗炎6号”杀灭细菌后,对细菌释放的内毒素产生对抗,解开几千年的中医之谜,开启“菌毒并治”的序幕;1985年,发现“抗炎6号”对抗内毒素与其保护人体细胞“化工厂”溶酶体有关;1987年,发现“抗炎6号”对人体细胞“能量库”细胞线粒体在受攻击时有保护作用……同时,“抗炎6号”在全国8家医院使用,治疗多种细菌、病毒感染与炎性急腹症疗效高达80%。

初探,外面世界很无奈

上世纪80年代,“抗炎6号”更名为“热毒清”,获得试字号批文,在宜昌一家制药厂生产,省内销售。“热毒清”虽然疗效确切,但受制剂工艺困扰,最终停产。

不忍多年心血付之东流,李鸣真提出改口服剂。又是一段潜心研发的岁月,重新攻关,重新试验,最终2004年获得新药批号,并取新名:金叶败毒颗粒。“我们如嫁女儿一般,将金叶败毒颗粒嫁给中联药业。”陆付耳称,为服务更多患者,医院以80万元的价格将其转让给中联药业,陪同的“嫁妆”还有一摞摞丰厚的研究成果。

然而,长期位居同济院内制剂销量、口碑之首的金叶败毒颗粒,在院外却默默无闻,销量不过数百万元。据透露,期间,有市场开拓难的问题,也有战略不清的因素,而原材料一路涨价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挤压利润空间、市场推广乏力等,也是重要原因。“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陆付耳表示太可惜。

蓄势,“同济咖啡”再出发

走进国药集团中联药业有限公司制药工厂,巨大的提取罐并排矗立,高纯度的鱼腥草精油出炉后,喷洒在制好的颗粒剂上。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在清点最后一批老包装药品。

早年,外国友人称金叶败毒颗粒为“同济咖啡”,每次来华都要带上几盒。“最新的包装就是条状咖啡装,我们也想借外表的翻新,找回昔日荣光。”副总经理徐健笑说。

从业廿载的徐健在中联药业3年,见证了金叶败毒颗粒为打“翻身仗”作出的种种努力。2014年,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启动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再次证实金叶败毒颗粒的有效性、安全性;针对药品广泛用于儿科临床,着手进行儿科用药的新适应症增补工作,并在偏苦口感中加入柠檬口味;申报金叶败毒颗粒抗菌及抗耐药临床试验研究、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研究,让其在妇产科、耳鼻喉科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短短3年,金叶败毒颗粒的销量,保持每年70%-150%的增长。

2017年初,金叶败毒颗粒增补进国家医保目录。中联药业董事、副党委书记陈训信心满怀:“金叶败毒颗粒开启精准落子、布局全国的棋局,未来一定会将古方发扬光大,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