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李新龙 通讯员 车文婧
【人物名片】朱英富,1941年7月出生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之后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工作至今。他是我国护卫舰、驱逐舰研究设计的杰出精英,多次荣获国家科技奖励,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如今,朱英富设计的护卫舰、驱逐舰,早已行遍四大洋。然而,他儿时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船长、一名水手,亲自驾船劈波斩浪。
为了实现搏击海浪的梦想,朱英富从小学习十分用功。然而,朱英富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五个弟妹,父母都是织造厂的普通工人。作为长子,他不仅要刻苦学习,还要照顾好年幼的弟妹。接受记者采访时,朱英富笑称,家务活儿样样精通,就是在少年时练就的,现在帮女儿带外孙,再次派上了用场。
读完高中后,由于家境拮据,他的父母计划让朱英富做钳工学徒,好学的朱英富却坚持求学。经过商量,父母同意他报考本地的大学,朱英富放弃到大连学习船舶驾驶,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这样,新中国少了一名船长,多了一名船舶设计大师。
相貌英俊、颇具文艺才能的朱英富,读书期间参加了管弦乐队,司小号。因随乐队参加演出,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为了不耽误学习,他两相权衡,毅然与小号遗憾告别。最终朱英富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第701研究所(现中船重工701所)。
上世纪80年代,朱英富曾两次公派留学美国。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只有一个愿望,又好又快地掌握前沿、尖端科学知识,早日实现设计中国人自己的舰船。
1990年起,朱英富担任出口泰国的F25T型护卫舰工程总设计师。该型舰装备国内外先进电子、武器装备,较国外同类型舰排水量小10%,并需满足泰方提出的西方武器不在中国装舰的要求,使设计及建造难度增大。
为达到良好快速性能要求,他主持对舰的主尺度及线型精心设计,船模在德国汉堡水池试验后,被认为是该水池试验过的优秀船型之一。针对装备量大而排水量偏小的困难,他重点协调解决关键设备布置、关键舱室布局与总体布置的矛盾,在确保装备性能发挥及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实现全舰紧凑布置。
泰海军曾请某西方权威机构对该舰进行包括主尺度、吨位、总布置、总体性能、生命力等作咨询评论,结论为“该舰是一个均衡得很好的设计”,“该级舰与大多数欧洲海军的设计标准与实践十分接近”。该型舰的主要性能指标与以德国MEKO型出口护卫舰为代表的西欧90年代的护卫舰水平相当。
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根据用户海军及国际通行要求建造新型护卫舰出口国之一,并为军船贸易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我国海军新型护卫舰研制提供了很好的母型。
1996年起,朱英富主持了我国新一代两型驱逐舰研制。该新型舰装备复杂、技术起点高,要求隐身性强,研制难度极大。
作为工程总设计师,他带领研制团队,应用现代舰船设计理念,采用诸多新技术、新工艺,成功实现了体现现代国防工业先进水平的多个新研制的系统、几千台套装备的综合集成和优化配置;主持突破了以先进的水动力布局、全舰物理场特征值控制、一体化的综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等多项总体关键技术。
在首次装舰的新研制设备高达70%的条件下,他应用系统工程原理,通过精心协调,作好技术决策,历经10年努力研制完成这一新一代驱逐舰。该型舰总体隐身性外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信息化程度高,平台设计优化,航海性能和作战能力强,是目前我海军最先进的驱逐舰。
该舰的研制成功,全面提升了我国水面舰艇的研制能力和科技水平,舰的总体技术达到了当代世界水面舰艇的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自主研制防空型驱逐舰的国家。
这一新型舰服役后,先后参加了中俄联合军演等诸多重大军事行动。首舰曾随舰艇编队访问欧洲四国,航程23000余海里,经受了大风浪考验。2008年底,“武汉”号和“海口”号参加赴索马里海域执行国际护航行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701所素有“战舰摇篮”之称,中国目前大多数驱逐舰都由该所设计,已先后为海军研究设计了近百型共千余艘战斗舰艇。1991年,朱英富担任701所所长,一任10年。期间,701所获奖成果达百余项。2010年,他被评为“中国船舶设计大师”。
他的梦在浪尖上。目前,朱英富正承担又一新型舰船工程研制任务,并任工程总设计师。他对记者说:“只要国家需要,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作者: 编辑:李新龙 通讯员 车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