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与袁伟将军(右)合影
荆楚网讯(通讯员 祝天华)初冬的江城,乍暖还寒。11月12日,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赶走了多日不散的雾霾,空气显得格外清新。上午10时,“红色情怀”著名将军书法家袁伟敬书毛主席诗词、著名油画家刘杨敬绘领袖肖像展正式开幕。身着一身灰色中山装,年届七旬的袁伟将军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神采英武不减当年。
在武汉开发区市民服务中心雄伟、空旷、宽敞的展厅里,袁伟将军讲述了他的艺术人生。
袁体书法自成一体
观袁伟将军的书法,笔势放达,飘逸俊秀,意气风发,尽情挥洒,一股勃勃生气扑面而来。他纵横挥毫,墨饱情浓,展厅内一幅幅作品挺拔苍劲,墨飞气荡,给人以“美、力、神”俱在的艺术享受。从这些作品中记者依稀看到了王羲之、李邕、米芾、蔡襄、傅山、康有为的影子。
袁伟将军出生在武汉黄陂王家河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6岁参加汉阳轧钢厂、木兰湖水库建设。因为吃不饱饭,想到部队一日三餐能填饱肚子就报名参军到部队。因为字写的好、文笔好,很快成为部队的“秀才”,从一名普通士兵提拔成班长、排长、连长,后来从事参谋、新闻干事、记者编辑、秘书、研究员工作。一路走来,社会活动多多,袁伟将军每天坚持练字两小时。他写日记不是用本子、用钢笔,而是用宣纸、用毛笔!他所写的毛笔日记摆起来有三米多高。
1990年,袁伟将军从军事科学院调任军事博物馆任馆领导,使他治学练书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常接触当代书法高层活动,有机会向“马背上的书法家”中国书协第一任主席舒同,著名军事理论家、书法家、军科院副院长郭化若等学习,并多次在组织书画的交流活动中,向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刘斌森等名家请教,得到他们的指点,从中悟道,受益匪浅;还能利用文物、书画征集、鉴定、评选等工作之便,接触到很多书法珍品真迹。勤于专研的他,逢贴必看,独自把玩琢磨,耳濡目染,取众家所长补己之短。
日积月累的苦练,丰厚的文化修养,过人的才情智慧,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对书法艺术的悟性,铸就了袁伟将军不同凡响的书法艺术,自成一体,别具风格。他的作品在全国、全军性书法展览中多次获奖,被评为“和谐中国十大书法家”、“第三届最具社会责任感艺术家”。
难舍的红色情怀
袁伟将军在长期的军旅生涯里,主要从事军旅方面的新闻写作,且侧重于军事战争的研究。他曾当过10年研究员,又担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领导13年,先后撰写和主编《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中共抗日部队发展史》、《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部队发展史》、《毛泽东军事活动纪事》等著作三十余部。这些著作不仅反映了袁伟的才华和勤奋,同时也显示出一种史学家的深厚底蕴。
与一般的史学家相比,袁伟将军更偏重于“红色”,是以研究并记述我军战争历程为主的“红色史学家”。而这些,又是他演绎“红色书法家”的深层次的背景色调。袁伟将军的书法也一贯性地注满“红色”。他书写的内容大多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为主,即便是自己创作的内容,也充满着革命的“红色”情怀。袁伟将军对书写毛泽东诗词情有独钟,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他都曾无数次地书写过。
为研究军队的战争史,袁伟将军仔细研读过毛泽东同志指挥战争的所有电报,被毛主席的军事才能所深深折服。后来,在帮助20多位开国将帅书写回忆录的时候,他再一次被毛主席与这些将帅们南征北战的事迹所感染。
在研究我军历史的过程中,袁伟将军对毛泽东诗词的情感日益加深。他无数次书写毛泽东诗词,其风格独树一帜、自成一体。他的作品以行草见长,书风典雅,用笔以圆为主,修长劲挺,绵中带刚,形如流水,大气磅礴。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袁伟敬书毛泽东诗词67首》。
袁伟将军表示:“我研究毛主席这么多年,他的精神核心我认为就是一句话:为人民服务。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我始终对毛泽东诗词情有独钟。在无数次的书写中,回想当年的革命斗争,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为实现更大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浓郁的家乡情结
自2009年开始巡展以来,“红色情怀”书画展沿着毛主席革命的路线已经成功地在湖南、陕西、河北、广东举办了四次。此次武汉巡展是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展出的作品除了毛主席诗词和肖像画外,还展出了开国元勋、十大元帅的肖像画,书画作品共100余幅。
籍贯武汉市黄陂区的袁伟将军,格外重视此次武汉巡展。“武汉是毛主席44次到过的地方,他在武昌完成了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召开过八七会议,毛主席对武汉情有独钟,而武汉也是我的故乡,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回到家乡展出。”他说。
此次书画展,中央、省、市媒体广泛深入的报道。海内外400多家媒体网站作了报道转载。在荆楚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袁伟热”,其作品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看过展览后,市委常委、武汉开发区工委书记朱毅评价说,“袁伟将军不愧是中国一流的大书法家,是将军里的艺术家,艺术家里的将军!”
袁伟将军,不仅是书法大家,还是著名的慈善家。他多次义卖自己的作品,将所得的慈善金捐资助学,帮扶青年创业。这次开发区工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安排了数千家企业、学校、社区干部群众、学生、员工参观,观众不仅得到了高端的艺术享受,更是被作品中流露的红色精神深深感染。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作者: 编辑: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