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好记者来汉讲好故事:做忠于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传播者

发布时间:2014-12-29 07:14:51来源:SRC-13

图为:昨日,“好记者讲好故事”巡回报告会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举行。

  湖北日报讯(记者彭小萍)昨日,由中宣部、网信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走进楚天传媒大讲堂。3位来自电视、电台、报纸的优秀记者将自己深入现场、为民发声的感人经历,与我省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大学生记者分享——

  曹一楠,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播。7年前,他第一次为盲人讲电影,立志成为盲人朋友的“眼睛”;7年后,他的关爱行动汇聚成庞大的社会力量,让更多盲人“打开心目看世界”。

  卢建伟,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10万吨储油罐爆炸,他在火场里奔跑、拍摄8小时;面对一次次威胁恐吓,他从未放弃监督职责。留在他身上的伤疤是对新闻事实的见证,也是对社会良知的坚守。

  同样,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摄影记者陈南穿上防火服、拿起相机,“冒充”消防员冲进火海;面对被困松花江冰面的老人,他又毅然放弃拍照,选择下江救人。在拿起与放弃之间,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责任。

  他们的故事引发同行听众强烈共鸣。“充满了力量,唤起自己对新闻行业的激情、理想和信念。”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记者杨宏斌表示,新闻事件背后的感人故事,反映出记者的职业坚守和责任担当,也鼓舞自己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聆听同行们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在梳理故事中的自己。”《湖北手机报》副总编辑张磊表示,在媒体融合步伐加快的今天,要对惰性、惯性说“不”,创新表达方式,写出更多好故事,传递更多好声音,不负时代使命。“满满正能量!”湖北日报十佳大学生记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大四学生陈晓梦说,这次报告会,是一次难得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给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自己指明了方向。“作为新闻同行,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用脚步和心灵去记录时代变迁,努力做忠于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和传播者,为建设全国一流党报集团、讲好湖北故事奉献更大力量。”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韩少林在总结报告会时表示。

  盲人朋友的“奖状”最踏实

  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播 曹一楠

 

曹一楠一边触摸盲文来信,一边为大家朗读。

  有这样一封特殊的来信我一直珍藏着。它由一位盲人寄来,内容用盲文书写。信中写道:“你为我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谢谢你!”

  为什么我会收到这封信?

  7年前,我成为一名“心目影院”为盲人朋友讲电影的志愿者。每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我的志愿者伙伴们都会用有声语言,为盲人朋友讲述电影。

  2008年8月8日的晚上,在什刹海附近的一个小院里,我陪伴“心目影院”的盲人朋友,让他们一起用聆听的方式、用“心目”看到了恢弘壮观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天,我足足讲了5个半小时,浑身臭汗,声音嘶哑。

  说实话,“讲奥运”比“讲电影”难多了。讲电影可以多做功课,而讲奥运会开幕式,事先谁都不知道镜头里会出现什么。经过反复思考,我尽量把自己的语言形象化,让我的盲人朋友用听觉,再加上“触觉”来感受他们无法看到的画面。

  对盲人朋友来说,千言万语,不如一摸。奥运开幕之后,我把他们带到“鸟巢”,让他们通过触摸“鸟巢”场外的地灯,了解鸟巢大致的样子。因为地灯就是一个微缩版的鸟巢。

  作为一名主持人,我的一份小小的关爱行动,衍生成为一股庞大的、群体关爱的社会力量。我想,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现在,我已经很少讲电影了,因为志愿者太多,讲一次电影,要排队2个月。

  我坚信,我不仅仅是盲人朋友们看世界的“眼睛”;身为一名新闻人,我更应该用我们的传播力,让更多的健全人,意识到我们应该为盲人朋友做些什么,让他们接收信息更为平等。

  “好记者讲好故事”,需要我们置身其中。真、善、美,我们不仅要在节目当中“说”,更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做”!只有把这种大爱落到实处,我们做节目才有底气!什么奖状都没有盲人朋友的“奖状”来得真实、踏实。

  每道伤疤都是职业良心的见证

  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卢建伟

 

卢建伟讲述报道现场的惊心动魄。

  从事新闻工作30年了,我对自己有个承诺,那就是——在现场。

  这个承诺让我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在追踪地沟油黑加工点的现场,被刀逼胸口;在拍摄违建别墅的现场,被打得头破血流;在记录“梅花”台风导致溃坝的现场,险些被卷入海里……每个现场,都考验着我对记者职责的承诺。

  2001年春天,大连的西山水库备用水源地,有人夜间排放医疗垃圾,我去采访。一个大胡子对着我的脸就是一拳,当时我的鼻子流血不止。一个叫“六哥”的人威胁我说:“你要是敢给我报出去,我就整死你。”我说:“整死我,你就是嫌犯,我就是烈士,我已经向派出所报案了。”那晚,我带伤回到台里,制作完节目,天都亮了。节目播出后,在执法部门的监督下,这家土石方公司花40万元清除了排放在水源地的医疗垃圾。

  2006年12月中旬,台里派我去关注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儿。当我找到农民工时,他们蜷缩在一个塑料布搭建的小棚子里,等待发工钱回家过年,可包工头却携款跑了。我开车去找金州区政府、找劳动监察大队、找发包单位……第二天,34名民工如数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

  2010年7月16日晚9时,大连海滨装有10万吨的104号储油罐发生爆炸。大火冲天,爆炸声不断,井盖满天飞;我在火场里奔跑、拍摄,每呼吸一次肺部都十分疼痛。由于离火场太近,麦克风上的海绵罩都被烤化了,我头发、衣服上沾满了石油,随时都可能成为火人。我在火场苦战到了天亮,一共拍摄了6本录像带,记录了500多辆消防车,4千多名消防官兵在大火中鏖战的场面。

  这些年我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疤,有的是在恶劣的新闻现场留下的,但更多的是被曝光对象留下的。每道伤疤、每次生死都是职业良心的见证。有人说在舆论监督栏目干的时间越长,自己在社会上的路子会越窄。但我想,只要你胸怀职业的神圣,心里装着老百姓,为人民做事,党和人民给你的信任和荣誉比什么路子都宽。

  拿起是职责放下是担当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摄影记者 陈南

陈南讲述摄影现场的惊险与感动。

  2003年,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给我这名退伍战士一个工作的平台,让我成为摄影记者。在过去的10年里,不管是寒风暴雪还是骄阳烈日,只要有新闻,我都会勇往直前。在任何现场,我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战士,我也在战斗。

  2013年4月,松北区一炼油厂发生爆炸,任何车辆和行人不能通过。我回到车里,穿上消防服,和增援的消防官兵混在一起冲进火场,最近距离去记录他们救火的瞬间。

  2008年7月,黑龙江省铁力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拍摄救援现场的大场景画面,我找到距离事故现场300米左右的一个铁塔。塔下面有个红色的警示标志:“有电!请勿攀爬。”为了满意的照片,犹豫了10分钟,我还是爬上去了,花了一个小时。

  2002年冬天,我接到新闻线索,哈尔滨松花江冰面上有人涉险过江掉到冰窟窿里了。为了救人,我放下相机,从渔民家借两个游泳圈和一条绳子,在冰面匍匐前进了半个多小时。那时我身上已经湿透了,感觉特别冷。我一直在颤抖。这是我36年来,最无助的3分钟。距离被困老人越近,冰面越薄。“过硬的连队,过硬的兵,过硬的思想红彤彤……。”最艰难的一刻,我用军歌鼓励自己,将冰面踹碎后游向被困老人。我陪老人在冰水里坚持30多分钟后,对面的救援警察也赶到了,我们一起将老人救上岸。被困老人救援过程惊心动魄,我没拍下来,确实有遗憾。那一刻,我选择了尊重生命。

  拿起相机是职责,放下相机是担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想,我的梦想是:要当一辈子敬业的好记者。去年年底,哈报集团将第10个“敬业奖”颁给我,同时我还获得“中国杰出摄影记者奖”。

  激情燃烧的岁月才刚刚开始,艰辛求索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会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一如既往,当个新闻战线的好兵。

  报告文字整理:记者 彭小萍 摄影:记者 王子毅

  图为:昨日,“好记者讲好故事”巡回报告会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举行。

  湖北日报讯(记者彭小萍)昨日,由中宣部、网信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走进楚天传媒大讲堂。3位来自电视、电台、报纸的优秀记者将自己深入现场、为民发声的感人经历,与我省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大学生记者分享——

  曹一楠,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播。7年前,他第一次为盲人讲电影,立志成为盲人朋友的“眼睛”;7年后,他的关爱行动汇聚成庞大的社会力量,让更多盲人“打开心目看世界”。

  卢建伟,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10万吨储油罐爆炸,他在火场里奔跑、拍摄8小时;面对一次次威胁恐吓,他从未放弃监督职责。留在他身上的伤疤是对新闻事实的见证,也是对社会良知的坚守。

  同样,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摄影记者陈南穿上防火服、拿起相机,“冒充”消防员冲进火海;面对被困松花江冰面的老人,他又毅然放弃拍照,选择下江救人。在拿起与放弃之间,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责任。

  他们的故事引发同行听众强烈共鸣。“充满了力量,唤起自己对新闻行业的激情、理想和信念。”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记者杨宏斌表示,新闻事件背后的感人故事,反映出记者的职业坚守和责任担当,也鼓舞自己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聆听同行们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在梳理故事中的自己。”《湖北手机报》副总编辑张磊表示,在媒体融合步伐加快的今天,要对惰性、惯性说“不”,创新表达方式,写出更多好故事,传递更多好声音,不负时代使命。“满满正能量!”湖北日报十佳大学生记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大四学生陈晓梦说,这次报告会,是一次难得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给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自己指明了方向。“作为新闻同行,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用脚步和心灵去记录时代变迁,努力做忠于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和传播者,为建设全国一流党报集团、讲好湖北故事奉献更大力量。”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韩少林在总结报告会时表示。

  盲人朋友的“奖状”最踏实

  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播 曹一楠

  曹一楠一边触摸盲文来信,一边为大家朗读。

  有这样一封特殊的来信我一直珍藏着。它由一位盲人寄来,内容用盲文书写。信中写道:“你为我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谢谢你!”

  为什么我会收到这封信?

  7年前,我成为一名“心目影院”为盲人朋友讲电影的志愿者。每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我的志愿者伙伴们都会用有声语言,为盲人朋友讲述电影。

  2008年8月8日的晚上,在什刹海附近的一个小院里,我陪伴“心目影院”的盲人朋友,让他们一起用聆听的方式、用“心目”看到了恢弘壮观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天,我足足讲了5个半小时,浑身臭汗,声音嘶哑。

  说实话,“讲奥运”比“讲电影”难多了。讲电影可以多做功课,而讲奥运会开幕式,事先谁都不知道镜头里会出现什么。经过反复思考,我尽量把自己的语言形象化,让我的盲人朋友用听觉,再加上“触觉”来感受他们无法看到的画面。

  对盲人朋友来说,千言万语,不如一摸。奥运开幕之后,我把他们带到“鸟巢”,让他们通过触摸“鸟巢”场外的地灯,了解鸟巢大致的样子。因为地灯就是一个微缩版的鸟巢。

  作为一名主持人,我的一份小小的关爱行动,衍生成为一股庞大的、群体关爱的社会力量。我想,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现在,我已经很少讲电影了,因为志愿者太多,讲一次电影,要排队2个月。

  我坚信,我不仅仅是盲人朋友们看世界的“眼睛”;身为一名新闻人,我更应该用我们的传播力,让更多的健全人,意识到我们应该为盲人朋友做些什么,让他们接收信息更为平等。

  “好记者讲好故事”,需要我们置身其中。真、善、美,我们不仅要在节目当中“说”,更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做”!只有把这种大爱落到实处,我们做节目才有底气!什么奖状都没有盲人朋友的“奖状”来得真实、踏实。

  每道伤疤都是职业良心的见证

  大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卢建伟

  卢建伟讲述报道现场的惊心动魄。

  从事新闻工作30年了,我对自己有个承诺,那就是——在现场。

  这个承诺让我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在追踪地沟油黑加工点的现场,被刀逼胸口;在拍摄违建别墅的现场,被打得头破血流;在记录“梅花”台风导致溃坝的现场,险些被卷入海里……每个现场,都考验着我对记者职责的承诺。

  2001年春天,大连的西山水库备用水源地,有人夜间排放医疗垃圾,我去采访。一个大胡子对着我的脸就是一拳,当时我的鼻子流血不止。一个叫“六哥”的人威胁我说:“你要是敢给我报出去,我就整死你。”我说:“整死我,你就是嫌犯,我就是烈士,我已经向派出所报案了。”那晚,我带伤回到台里,制作完节目,天都亮了。节目播出后,在执法部门的监督下,这家土石方公司花40万元清除了排放在水源地的医疗垃圾。

  2006年12月中旬,台里派我去关注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儿。当我找到农民工时,他们蜷缩在一个塑料布搭建的小棚子里,等待发工钱回家过年,可包工头却携款跑了。我开车去找金州区政府、找劳动监察大队、找发包单位……第二天,34名民工如数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

  2010年7月16日晚9时,大连海滨装有10万吨的104号储油罐发生爆炸。大火冲天,爆炸声不断,井盖满天飞;我在火场里奔跑、拍摄,每呼吸一次肺部都十分疼痛。由于离火场太近,麦克风上的海绵罩都被烤化了,我头发、衣服上沾满了石油,随时都可能成为火人。我在火场苦战到了天亮,一共拍摄了6本录像带,记录了500多辆消防车,4千多名消防官兵在大火中鏖战的场面。

  这些年我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疤,有的是在恶劣的新闻现场留下的,但更多的是被曝光对象留下的。每道伤疤、每次生死都是职业良心的见证。有人说在舆论监督栏目干的时间越长,自己在社会上的路子会越窄。但我想,只要你胸怀职业的神圣,心里装着老百姓,为人民做事,党和人民给你的信任和荣誉比什么路子都宽。

  拿起是职责放下是担当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摄影记者 陈南

  陈南讲述摄影现场的惊险与感动。

  2003年,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给我这名退伍战士一个工作的平台,让我成为摄影记者。在过去的10年里,不管是寒风暴雪还是骄阳烈日,只要有新闻,我都会勇往直前。在任何现场,我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战士,我也在战斗。

  2013年4月,松北区一炼油厂发生爆炸,任何车辆和行人不能通过。我回到车里,穿上消防服,和增援的消防官兵混在一起冲进火场,最近距离去记录他们救火的瞬间。

  2008年7月,黑龙江省铁力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拍摄救援现场的大场景画面,我找到距离事故现场300米左右的一个铁塔。塔下面有个红色的警示标志:“有电!请勿攀爬。”为了满意的照片,犹豫了10分钟,我还是爬上去了,花了一个小时。

  2002年冬天,我接到新闻线索,哈尔滨松花江冰面上有人涉险过江掉到冰窟窿里了。为了救人,我放下相机,从渔民家借两个游泳圈和一条绳子,在冰面匍匐前进了半个多小时。那时我身上已经湿透了,感觉特别冷。我一直在颤抖。这是我36年来,最无助的3分钟。距离被困老人越近,冰面越薄。“过硬的连队,过硬的兵,过硬的思想红彤彤……。”最艰难的一刻,我用军歌鼓励自己,将冰面踹碎后游向被困老人。我陪老人在冰水里坚持30多分钟后,对面的救援警察也赶到了,我们一起将老人救上岸。被困老人救援过程惊心动魄,我没拍下来,确实有遗憾。那一刻,我选择了尊重生命。

  拿起相机是职责,放下相机是担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想,我的梦想是:要当一辈子敬业的好记者。去年年底,哈报集团将第10个“敬业奖”颁给我,同时我还获得“中国杰出摄影记者奖”。

  激情燃烧的岁月才刚刚开始,艰辛求索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会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一如既往,当个新闻战线的好兵。

  报告文字整理:记者 彭小萍 摄影:记者 王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