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2014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6日在汉举行

发布时间:2015-01-07 11:55:09来源:SRC-13

2014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合影

  荆楚网消息(记者安立、蒙雪)1月6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联合主办的“2014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在武汉举行。“坚守、传承、礼敬、弘扬”,是本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的榜单中的关键词。1月6日,郭兰英、车洪才、石大宇等12位中华文化人物获奖者聚首武汉,登上“2014中华文化人物”的颁奖舞台,分享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思悟。

  这项活动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领域的人物评选活动,2009年首次启动至今已举办了5届。莫言、何鸿燊、星云大师等50多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做出杰出贡献的海内外人士先后获得“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的称号。

  叶嘉莹:甘愿做中国古典诗词的“摆渡人”

叶嘉莹通过大屏幕与大家分享获奖感受.

  学者、诗词家叶嘉莹视诗词为“民族生存延续的命脉”,她著作等身一生为学,甘愿做中国古典诗词的“摆渡人”。2014年,适逢叶嘉莹90华诞,在她的九十年生涯中,执教地域之广、时间之长、受众层次之丰富都堪为华人教育界之奇迹。主席团评价她:相对于文载道,诗言志,她发现并提出词的 “弱德之美”。而她本人,她的文雅、博学与诲人不倦的长者之风,却让她成就了令人敬仰的、崇高的“师德”。

  由于91岁高龄的叶嘉莹2014年中生了三次病,未能亲临现场领奖,但是她特意录制了VCR对能获得此荣誉表示感谢。叶嘉莹说:“接到通知,我当选了2014中华文化人物很是惶恐,我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可能我教的诗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且70年都从事这个工作,所以才会选中我。非常抱歉年岁大了,身体不是很好,不能亲自参加颁奖典礼,只能通过录像的机会在这里感谢大家。”

  周韶华:无所畏惧的创新力

2014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画家周韶华

  山水画家代表人物、一级美术师周韶华,作为气势派的开宗创派者与理论建树者,已85岁高龄的他对中国山水画的探索一直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只为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这种努力,经年已久。

  他从不介意已成的名声和成就,只要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他宁肯放弃自己成熟的技术,即使原有的评价高度出现回落也无所畏惧。主席团评价他的画,他的境界,就像他这个人,高大、气势磅礴,放在哪儿都是威风凛凛。

  在周韶华身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牢笼古今的大师风范,更为他无所畏惧的创新欲望所动容,一位85岁的老人,却表现出年轻人的朝气蓬勃,闻鸡起舞,笔耕不辍,佳作迭出,不可止息。几十年来,周韶华从不间断探索新画风,他改变了当代中国画的格局,建构了中国画的新时代坐标,我们只能发出赞叹,赞叹这位老人,用他的探索精神震撼了文化界,震撼了每一颗热爱艺术的心。

  周韶华在颁奖典礼上说他得到中华文化人物诚惶诚恐:“中华文化何其博大,我所做的只是沧海一簇,极其有限。这次获奖并不意味着我功成名就,这个奖不是给我自己的,还有一大批人在为中国画的创新而努力。”周韶华深知中国画创新非常艰难,“要把中国传统文化5000年的精神带到艺术中,还要开创我们这个时代的形态。承前启后,中西贯通是个大工程,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周韶华说会把这个奖带给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带给为中国画创新而努力的朋友们。

  郭兰英:无可替代的“中国好声音”

2014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歌唱家郭兰英现场演唱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她的名字,她的歌唱,陶醉了中华大地。她是无可替代的、当之无愧的“中国好声音”。这是主席团对郭兰英的评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悠悠歌者声,深深祖国情。

  2014年,恰逢郭兰英从艺生涯的第80周年。她钻研艺术,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她深入生活,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多次受到国内外的艺术嘉奖。

  获评2014年中华文化人物,郭兰英激动地说:“真的没做什么,我也说不出什么,感谢中华文促会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受之有愧。我已经走了大半辈子了,今天又受到这么高的荣誉,听着前面这些老师的事迹,我反思自己,人民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真的有愧。我还能做什么呢?我已经80多岁了,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做什么?我要向前面的老师学习,最后冲刺吧!”

  车洪才:一诺千金,难能可贵

2014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翻译家车洪才

  年届80的车洪才以36年的人生长度,信守对国家的承诺,兢兢业业编纂完成中国第一部《普什图语汉语词典》。一诺千金,难能可贵,而车洪才的慎独精神更显出他治学和道德之高尚。对中国外语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主席团评语:他将自己的半生时光奉献给一个承诺,并告诉人们,如何将“承诺”一词写进人生词典。

  站在舞台上,车洪才很感谢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凤凰卫视能给他这么大的荣誉,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件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份内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让我感到莫大的欣慰。我是50年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时代的熏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让我具有社会责任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我有信心和毅力坚持下来,终于坚守36年完成了这本词典。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

  齐·宝力高:在琴弦上歌唱与奔跑的一代宗师

2014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演奏家齐?宝力高

  齐·宝力高1944年出生于美丽的科尔沁草原,13岁进入内蒙古民族剧团,师从马头琴演奏家桑都愣。大自然的人杰地灵、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老师的谆谆教导让他成为了马头琴的一代宗师。

  在从事马头琴艺术创作的50余年来,他改革传统马头琴,创下多个第一:创作了马头琴史上第一首齐奏曲目《鄂尔多斯高原》、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蒙汉双语马头琴演奏法、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马头琴乐团……带着钟爱一生的马头琴走向维也纳金色大厅,让悠扬的琴声穿越民族和地域的局限,传遍世界的角落,成为中国的帕格尼尼。

  他对马头琴的改革、创新、发展和走上正规化的高等艺术教育之路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就连主席团也感叹:他在琴弦上的歌唱与奔跑,他的深情与豪迈,让他成为一个从草原走向世界的蒙古人。

  如今,齐·宝力高获评2014中华文化人物,粗犷的气质震慑全场,他的获奖感言引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我演出过上万次都没紧张过,但是今天有点儿紧张,非常感谢中华文促会和凤凰卫视能给我这个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今天非常牛。我是成吉思汗大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但是好汉不提当年勇,我经常和我的同族说,别以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就牛的不行,成吉思汗已经上天了,是神了。我只相信毛主席的一句话:看今朝。我热爱自己的民族,反对狭隘民族。我觉得自己的成功就是因为我有民族自尊和国家自尊。” 齐·宝力高说只有天天和自己过不去的男人才是真男人,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就干成了一件事就是马头琴。

  石大宇:回归传统文化的创意教父

2014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设计师石大宇

  石大宇是美籍华人设计师。他一直致力于把根植于历史文脉之中的传统民艺与工艺带回到当代生活中,希望能产生一种基于“当代中国文化”之上的新设计。他在发掘中国传统工艺融入当代设计理念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席团评价:他用人们看得见的一个又一个形体,演绎出中华元素、中国精神对于今天,对于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不出书、不教书、不演讲”的石大宇,在获奖后感慨良多,他觉得自己承受不起这么高的荣誉,在台上他首先向历届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表达了深深的敬意,然后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设计之路的观点:“一个设计工作者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就是反省。在反思中发现陪伴中华民族走过荣辱兴衰的传统工艺,其有序的价值观在数千年就存在了。如此珍贵的文化资产应该被传承,经设计师之手再进化成当代设计。以此应该能发展出中华思维的当代设计观,这只是我个人的工作想法和一生要走的路。”语毕,石大宇又一次感谢了中华文促会和凤凰卫视,能将2014中华文化人物这个奖颁给他。

  刘启后:保护民间文化的脚步从不停歇

2014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民间文化研究者刘启后

  刘启后是一位民俗摄影专家,他长年从事民间文化田野考察和文化遗产的挖掘、记录、抢救、保护、研究与传播。今年已是古稀之年的他,每月靠着几百元的退休金跑遍了湖南省内的百余个县市及周边相邻省市。日晒、雨淋、风吹、霜打、冰冻、遇歹徒、遭狗咬、被蛇追、惹伤痛,甚或连命都搭上……几百次进到深山探访。

  因为他的努力使得隆回县的花瑶挑花、呜哇山歌、滩头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刘启后却不求任何回报。主席团评语:因为要记住那么多的村寨,那么多瑶家人的名字,那么多挑花的式样,所以他反而把自己完全忘记了。

  站在2014中华文化人物的舞台上,老后还是那么低调,他笑称自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不知所处。“我是从偏远山区走出来的孤儿,是生活最底层的文化行者,能获得中华文化人物这么崇高的奖项,我非常感谢中华文促会,湖南文促会和凤凰卫视的各位领导专家对我的厚爱。”

  刘启后回忆了自己在大山深处追逐民族文化的经历,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一晃三十七、八年过去了,一路走过来,我用我赤诚的心和满腔的热血,记录了许多正在消亡的民族文化,留下珍贵的文化资料。”刘启后还在现场动情的感谢自己的老伴,这辈子用勤劳、善良支持他的事业,扛起家庭的重担。最后刘启后说:“我愿在追逐民族文化的美梦之中长醉不醒,我一定会继续走下去。”

  李豆罗:归田不卸甲,平民市长化身青岚农夫

2014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李豆罗

  昔日南昌市长,今日青岚农夫。在退休之后,李豆罗秉承“传承华夏文化,恢复古村精华,重描青山绿水,美我故乡天下”的理念,致力于将家乡西湖李家村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生态新农村。李豆罗不仅敬业为民,更为中国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主席团评语:无论当市长,还是当农民,他都当的精彩,他的故事告诉人们,重要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你在做什么以及怎样做”。

  他的获奖感言有着市长的风采,也有着农民的朴实:“今天不是来领奖的,而是来道谢的。感谢中华文化养育了我,感谢中华文促会抬爱了我,感谢凤凰台抬举了我,我是大家推上来的。从农民到市长,南昌市所有的农活没有我不会干的,南昌市市里的官除了妇女主任没有我没当过的。我从农民到市长爬了40年,从市长到农民爬了4个小时,一下就回来了。虽然很累,但是我很欣慰。”同时,李豆罗还激情澎湃的描述了西湖李家生态新农村的新新景象,最后他说自己要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对人民有意义的人。

  刘和平:固守历史,做良心剧作家

2014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剧作家刘和平

  刘和平出生于1953年,成长于戏剧家庭。父亲是剧作家,母亲是著名湘剧演员,他从小在剧场里长大,13岁休学,从父读书。他既是国家一级编剧,从事舞台剧和电视剧创作,又是一名历史学者,曾任湖南省衡阳市艺术研究所所长等职。他编剧的历史剧正视历史,反响巨大,成为业内标杆。

  主席团评价他:一是“追求至高品质”,二是“不妥协精神”,这两点,让这位作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与剧作的巅峰。

  拿着奖杯的他非常感谢能得到这样的荣誉:“电视编剧工作委员会的很多编剧让我在这里带一句话:刘老师能得到2014中华文化人物的光荣称号,说明今天最能代表大众艺术的电视剧艺术又重新回到了文化的高度上。我代表中国成千上万的编剧感谢给我这个荣誉。”

  健阳乐住:修行与善业并举

2014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青年佛学家健阳乐住

  他的慈悲、安详和力量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对于这位年轻有为的僧人而言,文化已不仅是观念与创造,更是修行与信仰。这是主席团对健阳乐住的评价。他是觉囊派第47代法主、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藏哇寺寺主、壤塘县政协副主席、青年佛学家。

  健阳乐住专注于对觉囊时轮教法的弘扬,致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囊梵音古乐、觉囊画派唐卡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并创办公益学习机构“觉囊唐卡传习所”和“藏医药研习班”,为当地贫困青少年提供学习一技之长、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机会。修行与善业并举,健阳乐住对佛教传统在中国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4年中华文化人物非他莫属。

  获奖后,健阳乐住第一句“扎西德勒!”引发全场的掌声,他非常高兴能有此因缘:“当被告知获此奖项,我很惭愧,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主办方对我们的文化如此的认同,也让我们感到随喜。非常感恩对我们的鼓励,也非常感恩这个时代。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因缘投身到这个国度,在这里有佛道的根本并传承了5000年。在当今因缘的碰撞和时空交错的时间点,我们发愿,为了人类的福祉,我们把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大成梦,共同修行。能参与这样的共修也感到万分的荣幸。在这里祈愿,希望我们可以利己利他,希望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希望我们早日建成人间的净土。”

  吕嘉、邵恩 十年巡演,眷眷不渝的祖国情怀

2014中华文化人物获奖人指挥家吕嘉、邵恩

  2014年6月、7月,澳门乐团先后访问西藏自治区和台湾地区。随着首访高雄音乐会的最后一个音符的落下,澳门乐团宣告在十年中走遍全中国。作为一个地区性的乐团,十年之内走遍全国,率领该团成就这一壮举的,是华人世界最杰出的两位指挥家吕嘉和邵恩。主席团评语:在历时10年、长久而漫长的音乐旅途中,人们从他们两位享誉世界的华人指挥家身上,看到的是中华儿女不渝的祖国情怀。

  吕嘉和邵恩一起到场,他们领奖后都感慨万分,吕嘉动情地说:“这个奖对我有特殊意义,在欧洲我得过很多奖,但这是我在中国得到的第一个奖。这个奖给予我由衷的温暖和家乡的支持鼓励。这让我为中华文化事业继续努力有了新动力。”澳门乐团十年巡演,中华文促会的倡议、支持、努力,加上澳门政府的支持,才有了这么好的结果。让内地人民看到澳门回归后的文化,让澳门看到了祖国的雄伟山河与文化底蕴。吕嘉提及整个过程依然激动不已。

  邵恩则表达了对澳门乐团所有成员的由衷感谢,他说:“我不该拿这个奖,43场音乐会都是澳门乐团的团员努力的结果。我的老师教我第一课就是爱团员,爱观众。今天我把这个奖送给所有的团员。”

  缅怀文化大家 追思时代精神

  每年都有新的中华文化人物带着他们的理想与坚持登上舞台,但每年也都有一些文化大家离我们而去。缅怀,是对他们表达思念与敬意的最好方式。因此,每年的“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都会设置一个特别环节--缅怀本年度陨落的华语文化圈大家。

  今年的颁授典礼也不例外,大家一同追忆的是电影导演艺术家吴天明、二胡演奏家闵慧芬、哲学与宗教学家方立天、哲学家汤一介、音乐家周巍峙、作家张贤亮、翻译家沙博理、歌唱家王昆八位在2014年辞世的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