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文艺学习│增强文化自信,文艺大有作为

发布时间:2016-07-20 19:55:23来源:SRC-4663

惟有自信可致强,只有自信能信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文化自信愈发显得重要,这也是一种更为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只有文化自信了,我们才能更加自觉、更加从容和更加坚定地推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文艺始终起着独特的作用;在进一步提振文化自信的征途上,文艺仍将发挥特有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文艺家、文艺创作、文艺事业和产业都将有更大的作为。

确立文化自信

一个必须正视的现象是,许多人对传统文化有自信,对当代文化却不自信,或者不很自信。

中华文化曾在世界文化史上尽得风流,确实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维。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我们有理由因此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它仍然存活于当今人们的生活实践和心灵世界里;它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历史遗产,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既要不断从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且也要努力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份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肌体的重要内容。

文化发展虽有阶段之分,但文化是一个整体。当代文化也是从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不能不看到,传统文化自近代以来曾在封建制度中根芽枯萎,在西方思潮冲击下花叶飘零。扭转这一困局、实现中华文化浴火重生的,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文化。毛泽东同志曾满怀信心地宣示: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 ”自那时起,经过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信心倍增。

文化自信既要体现在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态度上,更要体现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当下发展及其前景的态度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民族自信,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诱惑和侵蚀,就必须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上一层坚实的底色和赋予新的亮色。这个底色,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的文化自信;这个亮色,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文化自信。

而无论在传统文化中,还是当代文化中,文艺都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和同学期间,特别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古诗文经典中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他古代艺术也是如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渗入到中国文艺的各个方面,而中国文艺也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通过大量事例,来说明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 《孤愤》 ; 《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正是在这样一种人文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在无数的艰难坎坷中始终奋力前行,并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辉煌。其中诗经、《离骚》等中国文艺的原初作品,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发愤图强的精神,直接参与确立起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令世世代代中国人为之自豪。

在后来的岁月里,中国文艺不断以新的创造、新的成就,进一步确立和拓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书写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灿烂篇章。

介入文化自信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文艺都更加自觉地、更为主动地直接介入到文化自信的建构,在其中饰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这里我们着重谈一下“红色经典文艺” 。这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主导、指导和影响下创作出的文艺作品,近百年来也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我们不妨来看几部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并至今活跃着的代表性作品。

出自1935年国产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前,已经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并传唱到海外。几十年来,其激越、雄壮的旋律已传遍世界各地,成为新中国的重要象征。作于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交响乐,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背景,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罪行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塑造出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至今听来依然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上世纪40年代的歌剧《白毛女》作为解放区文艺的标志物,在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了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白毛女》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精神风貌等。同时,它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借鉴了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此作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显然,这些艺术经典堪与古代艺术经典相媲美,它们不仅极大地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而且自身也成为当代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曾经数次引用斯大林1941年11月的红场演讲。面对兵临城下的敌人,斯大林自豪而坚定地号召苏联军民奋起抗击,其中讲到:“这一群丧尽天良、毫无人格、充满兽性的人恬不知耻地号召消灭伟大的俄罗斯民族,消灭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尔斯泰、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高尔基和契诃夫、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列宾和苏利柯夫、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的民族!……德国侵略者想对苏联各族人民进行歼灭战。好吧,既然德国人想进行歼灭战,他们就一定会得到歼灭战。 ”在这里,斯大林自豪地提到了俄罗斯由古代到当时的重要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以及文艺家,将他们视为民族的化身,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文化自信啊!而我们中华民族的圣贤、英豪们,不也让我们充满着自豪与自信么?

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几代文艺家也做出过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就高度重视对传统文艺的抢救、整理与改造,尤其在戏曲改革方面成就卓著。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先后成立了戏曲领导机构“戏曲改进局”和由43位专家和艺术家组成的、顾问性质的机构“戏曲改进委员会”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提出了被概括为“改戏、改人、改制”的戏曲改革基本方针。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23个剧种的37个剧团、 1600多名演员为大会演出了82个剧目。这次盛会第一次集中地展示了中国戏曲文化的优秀遗产。从《指示》发布之日至1956年底,全国挖掘出传统戏曲剧目51867个,记录下14632个,整理改编4000余个,上演剧目达10000余个。这一时期,戏曲改革的成就和经验是十分显著的。

上世纪50年代戏曲改革最为杰出的成果,是昆剧《十五贯》的改编和演出。60年代起重点转向现代戏的创作,从1964年至1976年间,有关方面将一批已经出现在舞台上的现代戏剧目,通过精心挑选,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创作出了一批“革命样板” ,虽然有浓重的历史烙印,但它集中了一批戏剧文学、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的拔尖人才,主要运用传统艺术形式表现新的社会内容,对我们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

提升文化自信

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为的是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继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文艺理应也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历史的接力棒,从先贤和前人那里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也要奋发努力,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今天,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财富之后,要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国家硬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之后,要着力补齐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短板。文艺在这些方面都大有可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面临的十分重要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文艺家不仅要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更主要的还要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而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就是其创作的作品和所开展的活动。

文艺家之所以成为文艺家,而不同于哲学家、实业家甚至政治家,就因为他们不仅具有思想的穿透力,而且拥有形象的感染力。因此,文艺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和特长,以更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文艺家自己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自己的血肉,渗入自己的灵魂,从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乃至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楷模。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感情融为一体,与自己笔下的形象融为一体。价值观说到底是思想层面的,相对比较普泛和抽象,要通过鲜活、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真切地、感性地加以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获得更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认和接受。

还有,我想特别强调一下:要重视用我们优美、生动的民族语言,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各门艺术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像国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的语汇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我们务必要注重运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语言和艺术语言,来传达和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补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短板,就要格外注重原创,文艺创作、文艺事业更是如此。我们务必要将文艺原创力的提升,放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文化制高点的高度上来认识和对待。原创性的程度,实质上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体现,是国际综合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原创性的文艺作品,不仅深刻地改变着当今人们的心灵和感觉,而且往往能影响一代又一代后人,并能给其他民族和国家今天和往后的人们以滋养和启迪。

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是要固步自封、闭关锁国。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增进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借鉴吸纳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以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此,费孝通先生主张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价值观可以作为一种优选思路。这种思路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支撑,这就是古代经典《中庸》等所主张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种文化价值观的本质是和而不同,也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应坚持的一个基本理念。

与此同时,我们要理直气壮、信心十足地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既要讲好历史,也要讲好现实,还要讲好现实与历史的必然联系,做到“四个讲清楚” 。讲述我们中国自己的故事,当代中国的文艺家理所应当责无旁贷,并应身体力行,讲好、讲活、讲得引人入胜、讲进人们心中去。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从强烈失落自信再到坚定回归自信的曲折过程。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正站立行进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怀揣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为豪迈地迈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更为自信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