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修缮后的平和打包厂外观。
图为有着独特花纹的耐火砖。
湖北日报讯 文/图 记者 胡弦
正在举办的第四届武汉设计双年展,有一处特殊而低调的设计展区——平和打包厂旧址。
历经百年风雨,见证老汉口近代工业兴衰,平和打包厂静立青岛路10号,看岁月流淌。目前,其修缮工作已步入尾声。
武汉市文物保护专家张颂明说,平和打包厂作为武汉正在修复的最大规模、保存最完整的工业建筑组群,对它采取“看病问诊、修旧如旧、延年益寿”原则,修复后恍若无痕,变身为“健康老人”。
最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
平和打包厂,被老汉口人称为棉花打包厂。
19世纪末,英国商人Liddel兄弟来华,创立上海英商平和洋行,1905年在汉口设平和打包厂,是英国人在汉口开设最早的棉花打包厂之一。该厂总建筑面积32808平方米,有大小房间上百间,内部高大实用,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整体现浇。立面使用圆券,处理简洁,檐口处有精致的装饰线脚。
武汉历史文化学者王汗吾介绍,现今平和打包厂由6栋单体组成,分别于1905年、1918年、1933年、1949年建造而成,是不同年代的产物,建筑风格各具特色。解放后,它成为武汉商业储运公司仓库。
武汉于2011年全面清查工业遗存时,经详细调查,1860年至1990年,活跃在这座城市的工业企业有371家。大部分解放前的工业遗存拆毁严重,132家仅存27处;解放后的239家企业也仅存67处,72%消亡。
从1905年至今,112年过去了,平和打包厂成为武汉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工业建筑,也是最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厂房规模庞大,至今内部结构保存完好。
1993年,平和打包厂被定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2011年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专家普遍认为,平和打包厂在武汉近代建筑史上极具价值。
2012年,武汉市首次公布工业遗产家底,三镇尚存实物工业遗存仅90余处,平和打包厂被列为一级工业遗产。
按照历史原貌修旧如旧
今年2月,武汉市江岸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启动平和打包厂修缮工作。修缮负责人龚建华介绍,施工开始前,准备工作早已着手: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历史面貌,他们搜集老照片,反复比对,经房屋勘测后确定修复方案。“它就像一位百岁老人,我们要尊重它,不能随意‘染发’‘植皮’,让它看似年轻。”张颂明说,修缮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过程,要让它“强筋健骨”“延年益寿”,不能“焕然一新”,否则历史信息将丢失。但是,如何最大程度修旧如旧?
比如,对平和打包厂外立面,采取独具一格的砖砌体。他们请来同济大学专家,反复分析原有材料,论证墙体修复方案。砖体有的渗漏,有的有病害,有的风化残缺,修复团队以搜集来的老砖替换破损的砖,全手工操作。历时8个月,修补面积上万平方米。
完工后,附近居民路过,有人嘀咕:“怎么修了像没修一样?”龚建华说,这就是他们的目标,以最小的干预完成修缮。
在修补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一些待解之谜。比如在1905年修建的厂房里,十几块有着独特花纹的耐火砖重见天日。平和打包厂由上海协盛营造厂施工,多采用阜成机制砖,砖身印有“阜成”二字,而这种花纹却从未见过。龚建华四处请教专家,为何这些耐火砖花纹迥异?是否为外国进口?又何以用在此处?尚待专家研究解答。
记载着大武汉的工业历史
作为庞大的工业遗存,平和打包厂记载着大武汉的工业历史。建筑最中间的徽章式厂标,就是平和打包厂的LOGO。
王汗吾说,当时,汉口作为内地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有广袤的经济腹地,中部数省的农副产品从这里出口,外国工商企业因此在汉口设立分支机构甚至总部。“平和打包厂称得上是当时先进的现代化工厂,钢材都是原装进口的。”
张颂明说,对于平和打包厂的修缮,是对工业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探索,应尽可能保持历史真实和完整,力争成为示范项目。
厂房内跨度长达15米的工字形钢梁,不仅用于支撑房屋主体,还作为棉花吊装的滑道设备,为英国进口,体现了当时先进的钢轧技术。作为棉花打包厂,平和多个消防喷淋系统,和现在的报警工作原理一致;老式防火窗,采取夹丝玻璃技术,哪怕失火玻璃也不会成片掉下来伤人;铁皮防火门、消防排水口等,都完好保存着。
龚建华说,年内交付后,平和打包厂将作为汉口文创谷的组成部分,迎接文化创意产业入驻。届时,平和打包厂内部,还将设立博物馆,不仅完整保留工业遗迹,还有望复原当年的棉花打包过程,让武汉人更好地了解当年工业历史。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