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世纪30年代的南湖机场(资料图片)
图为:T3航站楼入口效果图
楚天金报讯 昨日,天河机场三期工程T3航站楼暨机场交通中心正式开工。按工程设计,其规模将超过目前机场的3倍以上,从而使武汉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四个拥有大型机场的城市。
回首武汉机场历史,从早期的王家墩机场、南湖机场,到现在的天河机场,几十年间,武汉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由最初的100多万人次上升为目前的1000多万人次。而武汉机场的成长史,也见证了大武汉辉煌的发展历程。
【历史】“一城两机场”独一无二
曾几何时,由于历史等原因,武汉形成了当时全国独一无二的“一城两机场”格局。
1936年3月,在武昌南湖一片开阔、荒凉的芦苇滩上,当时的国民政府建起军用机场,名为南湖机场。当时占地4000余亩,共修有东西向、南北向2条水泥跑道。
1950年8月1日,新中国开通首条民航航线:天津-汉口-重庆。其中的汉口机场就是王家墩机场。王家墩机场建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用于军用。
而到了1951年,武汉地区民航飞机开始在南湖机场起降。1992年10月31日,北京-武汉-昆明-万象国际航线首航成功,武汉有了第一条正式的国际航线。在武汉的航空史上,南湖机场曾与王家墩机场隔江相望几十年。
其实,早在1973年,国务院就指示“武汉要修国际备降机场”。由于南湖机场跑道较短,只有1812米,稍大点的飞机只能减载起飞,且到机场需经过南湖长虹桥铁路道口,进出机场的车辆常常受阻。南湖机场开始谋划搬迁,最终定址于黄陂区天河镇。
南湖机场1995年“退休”后,王家墩机场又与天河机场并驾齐飞。由于有两个机场,往往使出行或到武汉的旅客发生混淆,因到错机场,旅客误机及接不到亲友的现象时有发生。2000年12月31日,因城市发展需要,汉口王家墩机场外迁,武航(东航武汉公司前身)转场天河;2006年底,随着最后一架飞机在王家墩机场降落,武汉中心城区70年的停机历史画上句号,也宣告江城“双机场时代”落幕。
【发展】客流量十余年翻十倍
天河机场一期工程,于1990年12月16日动工兴建,邓小平为新机场亲笔题写了“武汉机场”。因新机场位于黄陂区天河街东南约1公里处,故又名“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995年,天河机场投入营运,它有一条长3400米、宽60米的跑道,可起降波音747等世界大型客机,航站楼设计年最大吞吐量420万人次。
2004年3月5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接管武汉天河国际机场51%的股权,并成功控股,湖北机场集团公司随之成立。2008年4月,T2航站楼投入运行。而昨日开工的T3航站楼,总投资159.59亿元,包括新建1条长3600米、宽60米的第二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等。计划2015年建成后,武汉将拥有中部最大的航空枢纽,并有望跻身国内第四大航空城。
从早期的王家墩机场、南湖机场,到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武汉机场已从最初的“小不点”成长为“巨无霸”。据了解,武汉机场1995年开航时年客流量仅100多万人次,到2006年10月突破500万人次,历时11年;而从500万到2009年突破1000万,仅用了3年。2011年,武汉天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46.2万人次。根据三期工程设计,到2020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3500万人次。
【释疑】T2航站楼够用为何要建T3
天河机场T2航站楼运行至今,年吞吐量并未达到饱和,为何又要建T3航站楼?
武汉市交委有关人士解释,尽管近年来武汉民航业发展取得不小成绩,但与周边部分省市民航业发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更重要的是,天河机场现有规模与国际化大都市要求存在差距。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作为中部地区的武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对外开放,必须通过促进航空业的发展来带动和实现。
而且,天河机场客运量预计就在今年,将超过其设计吞吐量1300万人次。
昨日,参加天河机场三期工程的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的一句话,“大江大河大武汉,机场小了不好办”,为武汉机场的重要地位作了注解。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