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曹平丽正在为孙婆婆测血压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姚德春 摄影:记者胡九思
昨晚7点多,天慢慢黑下来。在江岸区如寿里人家小区的一栋居民楼内,灯已亮起。50岁的曹平丽正在厨房里忙着张罗晚饭,85岁的孙婆婆则坐在饭桌前等着开饭,如同家人一般。但这两位实际上没有亲属关系,也并不是雇主和保姆,而是孙婆婆以提供住宿的方式,换取了曹平丽的夜间照料。这也是在武汉刚刚兴起的一种新型居家养老夜间陪护方式。
提供住宿换来夜间陪护
“她人很好,很有耐心。”昨日,记者走进孙婆婆家时,老人不停地夸奖曹平丽。曹平丽来自湖南郴州,是江岸区的一名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员,平时负责为7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今年3月,在一位老人的介绍下,曹平丽开始以夜间陪护的方式,照料孙婆婆。而孙婆婆则为曹平丽提供住宿。“我晚上确实需要有个伴。”满头白发的孙婆婆,消瘦得让人担心,走起路来都有些摇摇晃晃。5年前,老伴去世后,孙婆婆就一直独居。她的三个孩子,两个生活在国外,另一个也没和她住在一起。孙婆婆说,她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最担心晚上突发疾病,“如病情严重,只怕连120电话都打不了。”
既得到照料又比请保姆便宜
曹平丽介绍,在住进孙婆婆家之前,她一直租住在单位宿舍,每个月要缴纳150元的房租,四个人住,“住到孙婆婆家,可以省去房租的开支,也更宽敞。”曹平丽与孙婆婆双方约定,她除了晚上向孙婆婆提供夜间陪护外,白天她照常上班,为其他老人提供服务。“我夜里有点动静,小曹就会马上爬起来,这让我晚上心里踏实多了。”孙婆婆说,因为患病,她每晚要起床上4次厕所,曹平丽都会陪着去。“现在提供老人夜间照料服务的主要是住家保姆,而在武汉,住家保姆每月工资在2300至3000元不等。”武汉晚晴养老助残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个价格并不是每个老人都能承担得起,尤其是生活困难的老人。因此,他们开始推行这种“住宿换陪护”的方式,独居老人和外地来汉的养老护理员签约配对,由老人提供免费住宿,护理员则承担夜间守护老人的责任,“这种方式是一种双赢,目前已有数对老人和护理员签约。”
“住宿换陪护”尚需规范
记者走访武汉一些社区发现,大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只提供老人的日托服务,老人夜间照料的需求,尚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而根据统计,武汉60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超过30万人,他们最需要陪护。“我觉得这种用住宿换陪护的方式挺好的,假如能有护理员愿意住在母亲家里,我们也同意。”家住江岸区岳飞社区的刘先生说,最近,他就在为母亲夜间照料犯愁。前不久,母亲意外摔伤骨折瘫痪在床,晚上照顾起来很不方便。“以房养老换取照顾,这种方式可以,但对于提供服务的人还应严格把关。”武昌电力新村社区居民杨婆婆一直独居。她认为,住进自家的护理员必须有爱心,懂得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独居老人需要夜间照料的需求的确存在,这种形式满足了一些老人居家养老的需要,值得肯定。”武汉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说,但目前这种方式刚刚兴起,尚没有相关措施进行规范,可能会存在一定隐患,如提供照料者素质参差不齐,一旦老人夜间发生意外,双方权责如何认定?类似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并加以规范。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