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王哲 通讯员 周钢
昨日,武汉市民政局发布江城首部抗洪救灾白皮书,以2016年与1998年两次特大洪水为背景,全面总结、分析抗洪救灾的得与失。
汛情更重灾情相对较小
白皮书通过大数据对比得出,2016年入汛更早,累计雨量更大,且在时间、空间分布上更集中,雨情、水情更为复杂。
根据统计,除受灾群众安置重于1998年之外,其他灾情数据指标均小于1998年。
城市内涝明显加重
据统计,7月6日武汉市中心城区一共出现150处渍水点。洪山区南湖片区受灾群众近2.5万人,转移安置1.8万人,集中安置点高峰时期达到2500人,集中安置时间最长的达20多天,在城市防汛历史上罕见。
白皮书分析,城市渍水原因很多,除湖泊防洪排涝系统规划存在问题外,主要原因是迅猛的城市房地产开发违背自然规律,填湖建设,扰乱了水系,降低了调蓄能力。据《武汉地理信息蓝皮书》披露,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约34万亩;最近10年,湖泊面积减少了大约1万亩,几乎都用于地产开发,其中取得有关部门合法审批手续填湖的占53.3%,非法填湖者占46.7%。近些年对违法填湖整治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偷偷摸摸”慢慢蚕食的问题依然存在。
根治水患需疏堵结合
白皮书梳理了今年抗洪救灾经验,提出疏堵结合根治水患方略,认为武汉防汛压力首先是过境水量的威胁,必须让客水来得了、走得快,减少滞留造成的危害。
武汉市境内举水、倒水、滠水及其支流河渠、水库沟渠应切实重视。长期以来,这些沟渠干线长,疏浚维修投资大,平时又看不见灾,被严重忽视。很多河渠淤塞,河床抬高,流量减少,加之缺少护坡,一遇大洪水很容易溃堤。应制定分年度维修疏浚计划,保障雨水畅通。对河渠认真整险加固,弯道处尽量加以护坡处理。
此外,还应发挥湖泊调蓄功能,装得满、装得住,保障湖泊在设定水位内堤防不出问题。民垸堤防按设定标准加固加牢,达到即使漫堤也不溃堤。分蓄洪区的主体排洪泵站建设需加大力度。不适合生活居住的湖区,采取移民办法,重新规划村镇布局。
(作者:周婵)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