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网讯(全媒体记者 汪洋 通讯员 曾斯 产启斗)11月21日,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编号为“A12”的最后一列大修列车完成大修后,与正线列车一起投入运营。从扣停到修前检测、洗车、架车、解体、维修、总装、调试等作业,再到最后交付,用时45个工作日。
22日早高峰后,“A12”回库接受日常检查,各项运营数据和指标正常。这标志着武汉首批“元老级”轨道交通列车在载客运营13年后,全部完成大修,破茧重生。
自主完成列车大修
2004年7月,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
这是武汉最早的轨道交通线路,首批配备的12列B型列车,也是最早的轨道交通列车,堪称“元老级”。为确保运营安全,根据规定,轨道交通列车运营满12年或达到120万公里时需要大修。
2014年,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开始筹备列车大修,设立大修车间,编订大修方案,2015年4月开始进行大修试验。当年年底,编号为“A01”的列车作为第一列大修试修车辆,接受近半年彻底分解、检修、组装、调试后成功投入运营。
武汉也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以后,第六个能够自主完成轨道交通列车大修的城市。
修程规定,大修列车排序按照列车最高公里数依次进行。今年10月,1号线一期列车中最后达到大修里程的“A12“列车开始扣停检修。记者查看进度表,共分6个阶段进行,从扣停到复检、收尾、交车,共用时45个工作日。
从第一列车试修用时近半年,到如今标准的45个工作日完成,车间已形成一整套作业流程、检修工艺以及质检制度。
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大修,对于轨道交通车辆来说无异于一次“重生”。在大修过程中,从内到外要一次全面翻新,按新进列车标准恢复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提高运行能力,提升乘坐舒适度。
据了解,大修车辆除了要对牵引、辅助电源、列车监控系统、制动、转向架、车门、车钩、贯通道等部件进行检修,恢复各系统性能指标。还要重新涂装车体外表,翻新内饰件600平方米以上,更换地板布;更换门锁、折页、窗胶条、灯盒面板、指示标识等,零部件共计570多类;更换空调各部件,彻底清洁送风风道,空调制冷能力、空气质量明显提升。也就是说,大修后的列车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A12”停靠在古田车辆段,看起来像是新进列车。“已经完成大修的列车,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新造车水平,部分更新改造的部件,甚至超过了出厂时的标准。”武汉地铁运营公司车辆一部大架修车间副主任何勇介绍,列车大修后,在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客运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应用创新成果50余件
1号线一期列车运行时间年限长,线缆老化比较严重。
2014年8月,车间电气工班开始更换牵引控制、信号控制、车门控制、乘客信息系统等线路,累计更换线路长度达15万米,所换线路占列车所有线路八成以上,同时要求每列车几万个接触点准确无误。武汉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自主完成轨道交通列车老化电缆更换的城市。
大架修车间主任张洪胜说,两年时间内,参与列车大修的4个工班提交的创新成果、技术改造、金点子上百件,其中50余件应用到维修作业中,既节省维修时间,也节约维修成本,还锻炼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大修过程中,武汉地铁自主起草编写的大修规程、工艺技术标准百余份,超过12万字,发明研制专用工装14项,部件自主维修率80%以上,彻底打破列车大修“零基础”困境,为未来全线网列车大修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吴康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