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服务业成拉动武汉经济主引擎 力争2020年占比超六成

发布时间:2018-07-23 20:32:14来源:湖北日报

  7月19日,武汉市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GDP增速加快的主要动力。

  近年来,武汉市坚持工业、服务业“双驱动”,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战略举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速连续3年快于经济增速和工业经济增速。上半年,武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5.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为第一大产业。至2020年,该市将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较2015年翻一番,占GDP比重达60%以上,打造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业态升级 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通过推动传统业态迭代,促进服务业技术、模式、产品创新,产业不断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在商贸物流领域,武商集团聚焦主业,打造综合性购物中心和线上线下一体化;中百集团全面布局社区零售、生鲜零售。去年,两大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4.05%、128.78%,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传统商业集团主动适应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新需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成效明显。

  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武汉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入选2017年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目前,我国五成以上通车高铁、七成以上长江大桥均出自武汉企业之手;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武汉还主动抢占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风口,大力发展新零售、泛娱乐、共享经济、智慧物流、在线金融等新业态,数字经济企业数量连续5年保持30%以上增速,居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前列。

  品牌崛起 形成服务业“新雁阵”

  近年来,武汉市品牌意识明显增强,聚焦商贸、金融、物流、设计、会展等重点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本土服务业品牌。目前,卓尔控股、九州通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品牌号召力不断增强;斗鱼直播、卷皮网、斑马快跑、良品铺子等新品牌加速崛起;琴台音乐节、知音号、国际时装周等影响力日益扩大。

  通过建立领军企业培育库,开展定向扶持培育,武汉市涌现出18家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12个服务业“中国驰名商标”,4家服务业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初步形成了武汉服务业发展“新雁阵”。

  此外,武汉市全力推进世界设计之都、国家物流枢纽、中部金融中心、中国软件名城、国家级会展名城、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创建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去年超过1800亿元,增长超过17%。

  总部扎堆 发挥服务业集聚效应

  随着央企中国医药集团医药工程总部、动物保健总部、国药器械总部、中船重工中国应急总部等相继迁入,30家民营科技企业的区域性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武汉“中部总部经济之都”雏形初现。据介绍,武汉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尤其注重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功能总部,目前,在汉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256家。

  有了丰富的企业资源作为支撑,武汉加快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推动优质要素资源集中,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去年,该市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2680亿元,其中千亿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即江汉区金融服务业集聚区;百亿级集聚区2个,即江岸区沿江商务区、武汉开发区总部经济集聚区。

  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服务产品成为消费热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意义重大。武汉市服务业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同类城市相比,增速、占比、结构等方面并不突出。从服务业占GDP比重来看,广州、杭州、西安、南京等城市均高于武汉。

  近日,武汉市提出,将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促进服务业技术、模式、业态、产品创新;坚持融合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双向融合,推动“武汉制造”向“武汉创造”升级;坚持集聚发展,促进高端服务要素集聚和服务业企业集群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有序推进投融资、行业准入、市场监管等领域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然 通讯员 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