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龚雪 实习生 范杨文灿
“金竹千年不变节,蜡烛成灰一条心。真金不怕烈火烧,人间最贵是真情。”舞台上,马红丽唱得深情委婉,舞台下,她以真诚践行着对花鼓戏与生俱来的热爱。
在她的家乡天门,每到傍晚时分,收音机就会播放花鼓戏,“我很小时就非常喜欢,一边听一边学着唱,天天等着听、等着学。”初中时,潜江县花鼓戏剧团(现湖北省实验花鼓戏剧院)到马红丽的家乡搭台演出,她追看演出,并如愿通过考试进入剧团。16岁才入团,且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马红丽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学艺历程。
她勤奋好学,天姿聪颖,得以拜“文华表演奖”得主孙世安为师,主攻青衣。会听擅唱是她的特点,好多唱腔只要听一遍,就能原样唱出来。
上世纪90年代,一些演员开始下海经商,或是走穴跑场,拿着微薄的工资,马红丽却一直坚守在剧团。“也有很多人请我,但是太爱剧院,太爱花鼓戏,太爱自己的事业,非常舍不得。”
花鼓戏的观众多在农村,“农村没有剧场,就找一片麦田,搭上草台,一天演三场,挨着村转。有时候演累了,下台就马上挂吊瓶,针一拔,再接着演。”戏曲演员练功、练唱难免落下病根,但马红丽从没打过退堂鼓。
“整个江汉平原,我们走乡串村,一年至少200场戏,只有酷暑才可休息几天。”今年45岁的马红丽已坚守舞台近30年,演出达6000多场次,大部分是为基层百姓演戏。
从1999年起,马红丽开始演《情缘》,演了十几年、600多场。2008年,剧团将该剧重新改编、打磨。马红丽又一丝不苟从头再来。此次参赛,她更是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每天排练提前一个小时先到,身段、圆场、水袖全部先练一遍,等老师来时,再跟着一起学。
为了把戏排好,马红丽全心投入,有时半夜会一下子从床上爬起来练戏,老公奇怪,马红丽说,“这个动作还没做好,我得再练练。”
她在剧中饰演的梨花,敢爱敢恨,勤劳善良,不受金钱诱惑,对爱情执着专一。记者笑问,跟您生活中挺像吧,马红丽笑答:“我比她更朴实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