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春风暖人心 雷锋伴我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

发布时间:2013-03-02 04:42:10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彭小萍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50年来,雷锋精神一直与我们同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雷锋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雷锋精神的内涵又有着怎样的演变?

  讲述人:李菊莲,56岁,退休教师

  不讲回报,无私付出最光荣

  回忆上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热潮,李菊莲用4个字形容当时的情景:席卷全国。那时候,学校墙上标语写的、黑板报上刊登的、宣传栏里贴的、“大喇叭”里广播的,全是关于学习雷锋的内容。过集体生活,大家都讲求无私付出,抢着干脏活、干累活,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光荣感、使命感。

  对比当下,李菊莲对各行各业志愿服务深感欣慰,同时批评“等价交换”理念对社会生活、道德领域的渗入现象,“当帮助他人成为一种等价交换时,付出就失去了意义。”李菊莲说,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大多愿意坚持无私助人的理念,期待雷锋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讲述人:贺卫平,31岁,公务员

  爱岗敬业,从身边小事做起

  作为80后,贺卫平笑称自己是一名“蚁族”,没房、没车、没存款。“生活压力大,埋头忙碌自己的事,偶尔会觉得自己离雷锋很远。”他告诉记者,在学生时代,他们眼中的“雷锋”就是高大全、真善美的象征,为了向雷锋学习,会想方设法“折腾”着去帮助他人。

  眼下,他虽然没有精力整天寻思着如何做好人好事,学雷锋的理念也有了变化: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力所能及,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讲述人:鞠彬彬,24岁,研究生

  不怕惹麻烦,志愿服务很时尚

  “雷锋若能穿越,应该算是领袖级的志愿者吧。”在省志愿者协会当了4年志愿者的鞠彬彬说,在她眼中,雷锋就像邻家大哥哥,亲近得很。“我们很多志愿者都喜欢戴雷锋帽、背雷锋包,是会用网络、微博助人的现代‘活雷锋’。”

  本科期间,鞠彬彬被选拔作为世博会、亚运会志愿者,这段经历让她报考了社工方向研究生。“帮扶他人也有方式方法,我想成为一个有技能的‘雷锋’。”鞠彬彬说,过去志愿服务期间,也曾发生过类似“彭宇”案,帮人反惹麻烦,这几年,国家大力宣传雷锋精神,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做好事也成为一种时尚行为,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记者手记

  乐于助人,人人都是活雷锋

  帮助他人不讲条件的李菊莲,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贺卫平,想为受助者提供专业帮扶的鞠彬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用行动践行着自己所理解的“雷锋精神”。正是这些平凡、朴素且真实的理念,告诉人们,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是“人人可学、处处可为”。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每一个人都付出一点,乘以6000万,就能够汇聚幸福湖北建设的无穷力量。团省委青年志愿者中心副主任金明告诉记者,我省志愿服务工作开展10年来,志愿服务从最初的零散化,到现在的组织化、项目化、网络化,他见证着志愿者群体快速成长的过程。目前全省200多万青年注册志愿者都是“雷锋”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