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杨宏斌 周呈思
2012年 12月4日,中央八项规定正式出台。它寥寥数百字,却在神州大地刮起强劲的清风,荡涤官场污秽,吹散作风“雾霾”。
两年来我省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有哪些特点和亮点?存在哪些盲区与误区?人民群众有哪些期盼与建议?
4日至10日,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市州和省直,面对面聆听普通干部群众的心声。
变化走进了群众心坎里 他们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让人又惊又喜
“八项规定后,一些意想不到的事让人又惊又喜!”
4日,在十堰市销售额最大的民营零售业集团——寿康永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国华一口气说了三个变化:“以前,政府部门的会议多,我们公司五位老总要拿出两人专门应付各种会议;现在,半个老总就够了。”“以前,每逢连锁商场开业,就有政府部门领导来参加剪彩,领导在台上,我们企业家在台下;现在,领导不来了,企业家站在台上,企业之间相互祝贺。”“以前,我平均每天晚餐要赶三个场子,从东城跑西城,多喝酒身体受不了,不去应酬又得罪政府部门领导;现在,一个应酬也没有了,我想喝酒就喝酒,不想喝就不喝。”
八项规定之后,由于整顿作风,党政机关到寿康永乐商场公款购买月饼量降为零,全公司月饼总销量下降30%。高档烟酒去年销售下降1.3亿元,今年又比去年下降2000万元。
王国华本以为公司的效益会垮下去。不料,两年来公司的效益没有下滑,却实现猛增。“预计今年销售额达到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实现税收4000余万元,增20%。”
为何效益不降反升?王国华掰着手指算账:八项规定虽然让公司的月饼和高档烟酒销售下降,但政府对企业的审批提速了,项目扶持力度加大了,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收费和罚款减少90%以上了……总体一算,八项规定对企业是“增效”而不是“减效”。
“我做梦也想不到,院领导会找我借车。”湖北医药学院教授许玲说,今年的一个星期天,院党委书记个人接客,因学院出台了规定严管公车,双休公车封存,书记便找到许玲,借用她的私家车,并个人付油费。
“我盼了多年的社区干部减负,终于实现了。”在十堰市张湾区汉江街办夏家店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何胜平说,八项规定出台以前,上级领导到社区检查,半年竟达56次之多,每次都要准备材料,还要接待吃饭,社区干部不堪重负。如今,上级检查一个月才几次,大家有时间抓社区工作了。
从走形式到动真格,从一阵风到天天见。走访中,基层干部都说,八项规定出台两年来,从微变到巨变,官场风气全变了。他们希望这个清风一直刮下去。
“四风”问题穿上了隐身衣 基层干群:妖怪在变,孙悟空也得随机应变
“一些‘四风’问题躲进了‘青纱帐’,穿上了‘隐身衣’。”在荆州,一位退休老干部对记者说,“四风”问题很会适应形势,一些人钻制度的空子搞变通、玩规避。
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了当前一些“四风”问题的变形方式——
公款吃喝“隐身变形”:一些公款吃请由大酒店向机关内部食堂、私人会所、培训中心、郊区农家乐等“秘密食堂”转移。
在鄂南某市接待办,记者查看公务接待费记录,发现没有完整的账目。后经反复调查,原来该市接待办的公务接待支出全部交由一家民营酒店进行记账,而报销费用也全部由财政部门打到了这家酒店,接待办在其他场所的公务接待消费再由这家民营酒店进行转付,其财务管理和资金拨付显然不符合规范,给三公资金“变相消化”提供了生存空间。
鄂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力健说,以前曾有规定各地公务接待实行“四菜一汤”制,但一段时间后,有的地方走样了,“他们在饭桌上确实只有四个菜碗,但菜碗都做得特别大,每个碗里盛放着好几样菜。”
公款旅游“隐身变形”:有的单位以培训学习为名变相公款旅游。去年3月,南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妇委会召开专题会议,提议组织全局女职工(含退休女职工)妇女节到湖南凤凰古城“学习考察”。经该局党组集体研究同意后,由某旅行社牵头组织30名女职工赴凤凰古城旅游3天,人均费用870元。去年7月,旅游费用26000元在该局财务公款报销。
公款送礼“隐身变形”:由过去的送实物礼品变为现在的送提货券、商业预付卡;送礼方式更快捷,利用“网站+快递”;送“微信红包”。今年春节前后,黄石港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局长汪玉蓉,用公款购1.61万元的商业预付卡用来送礼,并将开具为“办公用品”的发票在该局财务予以报销,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该局亦作书面检查并在全区通报批评。同时,约谈区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以警示教育。
带彩娱乐“隐身变形”:党员干部带彩娱乐行为由宾馆、酒店、茶楼等公开场所,向偏僻的农家乐和民用住宅转移。今年8月2日,公安县财政局经济建设科科长郭涛、沙市区移民局局长周伟在某农庄参加带彩娱乐活动。公安县纪委监察局第一纪工委监察分局给予郭涛党内警告处分,沙市区纪委给予周伟党内警告处分。
违规用车“隐身变形”:变相超配公车;一车多牌;违规发放车补;开执法车办私事。今年2月15日,武汉市蔡甸区工商局玉贤镇工商所副所长付小军驾驶涂有“12315”字样的执法车辆,携带妻女在汉阳区办私事,区工商局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
大操大办婚丧喜庆“隐身变形”:改大操大办为“化整为零”。今年1月,蕲春县公安局副局长胡文雄借女儿出嫁之机,先后分三次设宴38桌,接受其下属单位和个人所送礼金46900元。蕲春县委决定按程序免除其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职务,县纪委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文山会海“隐身变形”:有的地方发文数量仍然居高不下。或以传真电报和电话通知代替文件;或公文变脸,“红头”变“白头”,有的文件不编号下发,造成“白头”文件泛滥。
基层干部群众如何看待“四风”隐身的现象?恩施市一位乡镇干部说,“‘四风’问题如同妖怪,我们党如同孙悟空。妖怪会变幻外形,孙悟空也得七十二变。”
整风后出现另类办事难 群众呼声:反“四风”不能成为庸、懒、散的借口
随着反“四风”的深入推进,近来,另一种形式的作风问题又出现了。一些干部因忌惮作风“红线”,工作上出现“不敢当、不敢为”、一推了之的问题。“找职能部门领导沟通交流比以前困难了。以前我们企业家见部门领导比较随便,现在有些部门领导见到我们就躲得远远的,他放不开,怕违规、怕违纪。可是,我们要向他反映企业困难就不容易了。”作为企业家,王国华有感而发。“以前一些职能部门为企业办事,还能够灵活变通,但现在却显得小心翼翼,都怕担责任。以前还有‘特事特办’,现在没有了,没人敢拍板。”十堰市普林公司总经理杨晓丽说。
采访中,一些干部坦言,确有明哲保身心理。鄂北某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乡镇干部说,他不想再抓招商引资了。他说,有一天晚餐,他正在县城一家餐馆请客商吃饭,这次接待办理了手续,也没有超标,“正在边吃边谈项目的事,突然,我看见餐馆外有群众在用手机拍我们,我担心群众怀疑我们是用公款大吃大喝,把视频发到网上去。”鄂北某县一位街道工会主席对记者说,工会的文体活动一律取消了,“主要是怕别人说工会搞奢靡之风”。
记者赴各地基层调研时,一些基层干部职反映,单位领导怕惹麻烦,对符合政策规定的津贴补贴也不敢发放,规范发放津贴补贴的政策也没有宣传到位。十堰市东城经济开发区胡家村党支部书记胡向锋说,村“两委”想用集体积累的钱在重阳节慰问老人,也因上级领导“担心违反作风建设的规定”,没有批准。
同时,在各地农村都有群众反映,有些乡镇干部借口上级严控公车费用,不愿意下基层了。
还有群众反映,尽管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有了大转变,但在基层办事人员身上,庸、懒、散的现象仍然存在。
记者在鄂东某市调研中获悉,一名在武汉上大学的学生快毕业了却发现户口还没转到武汉,他往返跑了很多次,工作人员的答复总是办不了,结果学生家长出面找了上级领导过问,第二天事情就办好了。对此,鄂州市鄂城区副区长、民进市委副主委谈春光认为,很多诸如“办证难”的老问题背后,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出了问题,“没有把群众的事情当回事”。
“一些干部出现新的怕作为、不作为的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八项规定的出发点是改进作风,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群众。我们的干部要廉政,也要勤政。“近来‘庸懒散软’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某些干部的借口就是‘吃饭坐车管严了,不想惹麻烦’。这些人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中央的精神理解偏了。”
秦尊文说,干部要按照省委书记李鸿忠的要求,做到“清廉为官、事业有为”。“清廉为官”是做干部的底线,“事业有为”是根本要求。应该对为官不为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纪问责,逼“庸”为“能”、逼“懒”为“勤”、逼“混”为“为”、逼不为者出局。
盘点
我省反“四风”走在全国前列
已处理违纪违规党员干部9631人
■在全国率先出台《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情况监督检查的办法》,解决了对违反八项规定行为缺乏统一处理依据的难题。
该办法对6个方面18种违纪违规情形作出具体界定,明确了纪律处分、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廉政谈话等4种处理方式。
■处理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党员干部人数居全国前列。截至10月31日,全省共处理党员干部9631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211人,均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
■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监督检查办法》,提出“五个禁止、两个不得”的要求。
■率先严管纪检监察干部,开展《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干部“八不承诺”》,省纪委监察厅机关还制定了“提醒卡”。
回应
省纪委谈四风“隐身”现象
关键在追责根本在制度
如何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隐身”问题?日前,省纪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前提在提高认识,重点在各负其责,关键在追责问责,根本在制度建设。具体包括——
落实主体责任,这是基本前提。要进一步强化各地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
增强教育监督效果,这是重要手段。要加强党性党纪党规教育,及时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职能部门监督、信访监督的综合效应。
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这是有力举措。对“隐身”的四风问题,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抓,做到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强化资金的监督管理,这是关键环节。要建立和完善预决算制度,细化预算项目、规范预算程序,加快推进“三公”经费公开步伐,从源头上切断“四风”的资金来源。
细化硬化制度规定,这是根本途径。“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制度最管用。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