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新闻现场

新高考背景下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论坛举行 专家支招解析要点

发布时间:2018-05-08 09:52:16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记者何鹏 通讯员李晓璐)5月6日,“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论坛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举行。为充分吸取“一省一市”成功改革经验,加快推进高考改革实践,更为破除误解,助力高考改革发展,此次论坛邀请了各地高中、高校、教育专家,就课程改革设计、学校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经验分享和话题研讨。

  论坛现场有近七百人参会,包括华师一附中、武汉外校在内的湖北省近百所示范高中学校相关负责人、教研室老师共500余人,以及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学院领导、招生负责人,此外还有50名家长代表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我省部分高中开始探索走班制

  新高考选课,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走班制。在6日当天的论坛上,有部分高中就表示已经开始在部分科目上探索走班制。“走班制教学势在必行,选课走班将成为未来高考下的教学模式。”华师一附中科研教学处主任余国表示,华师一附中是一所以改革著称的学校,1984年学校将45分钟的课堂缩短为 40分钟,这样每天上午增加了一节课。这节课用来干嘛?以走班制来开设校本选修课,从1984年到现在从来没有间断过。

  2015年,华师一附中就出台了《“走班制”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并决定在2015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年级在经历一个学期的适应性学习之后,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实施“走班制”教学。该校的走班制,从单纯的兴趣选修课,扩大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要说走班制,没有高考之前,我们就是‘5+1’或者‘8+1’的走班制。”武汉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吴小平认为,有选考科目就有选课走班,外校人对选课走班不陌生,开设的外语课程就是选课,选定了就不动,外语教学就是走班,非外语课的时候回行政班。

  大学高中要就选考科目加强沟通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介绍,在浙江上海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出现了物理选修人数锐减的现象。大部分省市理工科和文理的招生,大概是6.5:3.5的比例,上海选物理科的人数占比不足20%。

  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选考科目,不仅需要高中学校尽早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还需要高校在录取时明确提出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但2015年,上海公布的上海本科院校一千多个专业对科目的要求里,不限制的有60%,全国非上海的高校在上海市招生的专业有7000多个,没有要求的也差不多占到一半。浙江两万多个专业录取时不限选科的占54%。“主要原因是高校担心限制了选考科目,特别是一科不符合就不能录取,怕影响生源。”刘海峰说。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张绍东认为,大学为什么会对选考科目比较敏感,这是基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大学关注人才培养,实行分专业教育,比如说武汉大学120个专业,粗略分一下,理工农医类占到80%。如果把数学划分成哲学领域,整个理工农医的基础学科是什么?70%是物理,剩下30%是生物。因为基本上所有的自然科学,一部分必须涉及到物理理论,一部分必须要用生物学原理来描述,所以大学里理工农医的教育一定非常看中物理。这里面就产生一个矛盾,高考里物理很难拿分,但大学里面特别强调物理。“高校和高中,一定要在学生选科和生涯规划问题上加强沟通。”张绍东说。

  职业生涯越早讨论 志愿填报越有价值

  6日的“新高考背景下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论坛,同时还分别在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和武汉市第十四中学设立了分会场。北师大高级研修学者施永忠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介绍了如何做好高考志愿填报,浙江省名师、名校长联盟副秘书长钱海林剖析了浙江省的新高考经验,鲜活的案例和政策解读,令冒雨前来的约400名家长和学生受益匪浅。

  施永忠坦言,在他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见过许多失去自我主张、无法独立思考的大学生,各高校每年也有不少因无法适应专业学习,而丧失学习动力的大学生,这里面有适应不良的问题,更有专业选择和院校填报不理想的因素。

  他建议,考生在高考前就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利于保持学习动力,也可以根据职业愿景来进行学业规划,而家长可以通过整合各种要素与资源做好参谋工作。他认为,最优的专业填报结果,是考生结合结构化的测评结果和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来澄清自己的职业远景,形成关于未来的职业理想;通过与父母或者职业生涯经验丰富的人士进行交流后,形成较为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高考志愿专业清单;再结合自己的考分来筛选专业和学校,完成志愿填报工作。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