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列表

科教热点:艾滋病距离青少年学生有多远? 男男性接触最危险

发布时间:2015-08-11 10:15:48来源:荆楚网

    8月10日,国家卫计委刊发政策解读性文章,针对7月15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有关要点进行解读

  7月15日的《通知》坦陈:近年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现了一些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部门间疫情信息沟通不畅,部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距离今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还有3个多月。《通知》此时出台,可见当前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已让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忧心忡忡”。

  那么,艾滋病离青少年学生到底有多远?为什么说男男性接触容易得艾滋病呢?

  悲剧:18岁大学男生不幸患上艾滋病

  2014年5月,在武汉市疾控中心的艾滋病筛查项目中,18岁的小文(化名)被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他刚到武汉读大学,由于家庭贫困,在酒吧找了份兼职勤工俭学。在灯红酒绿的工作中,他接触到一些年龄较大的同性恋者。经不住诱惑,涉世未深的小文发生了同性性行为。一段时间后,内心不安的他接受了艾滋病筛查,却不幸地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

  如今的青年学生发生男男性行为大多通过网络交友、酒吧、KTV等途径,一些年龄较大、有过男男性行为的人结识他们并诱导他们发生性行为后,也将他们置于艾滋病感染的高危环境中。

  由于“男同”不被社会接受,绝大多数处于地下隐匿状态,性伴往往不固定,这又增加了感染几率。“发生男男性行为,并不表明这些学生就是同性恋,”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艾滋病科主任阮连国分析道,“80%-90%的染艾青年学生,有双性性行为,纯粹的同性恋并不多。一些学生之所以如此,只是像吸毒一样感到好玩,去冒险尝试这种刺激的感觉,这也使得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转移。”

  数据:100个男男性行为5个感染

  2008年开始,武汉市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展开艾滋病筛查和检测,以查找感染者。通过筛查发现,在这一艾滋病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率超过5%,也就是说100个男男性行为者中,有5个人会感染艾滋病。

  2014年1-10月,武汉市新报告常住居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596例,经性接触感染占97.3%,其中经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占64.8%。令人尤为担忧的是,在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群体中,男男性行为感染的形势更为严峻。

  湖北省卫计委发布的全省艾滋病疫情显示,2001年我省发现首例青少年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至2014年10月底,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达到434例。与这个数字相对应的,是青少年已成为艾滋病毒感染高发人群的严峻现实,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位艾滋病防治专家表示,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是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武汉市唯一一位艾滋病个案管理师刘司航,负责跟踪追访158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治疗。她颇有感触地说:“很多患者远离了曾经的男同圈,眼下是保命要紧。但面对明天,他们都非常迷茫,不管是未来的就业谋生,还是婚姻问题,连想都不敢想。”

  对策:如何止住艾滋感染低龄化危机

  虽然《艾滋病防治条例》要求高校、中学等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但在多数学校中实施并不理想。健康教育的教师都是校医兼职,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还需提高。

  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性教育在中国仍然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不仅在学校,孩子们从家长那里也难以得到正面、准确的性知识。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科学的性教育仍首当其冲。正处青春期的青少年性取向模糊,很容易将自己对同性的倾慕标上“同性恋”的标签,或者仅仅因为无知、诱惑、好奇而大胆尝试。活跃的性意识,使得这部分人群因为各种原因有了男男性行为,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尤其是那些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摆脱高中的高强度学习,进入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容易被“吞噬”。

  我们该进行怎样的性教育呢?这需要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艾滋病无法治愈是目前无法改变的事实,既然如今学生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将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知识纳入学生的教育课程体系中无疑是一剂妙方,对学生实施重点人为干预。

  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于艾滋病的无知,正确认识艾滋病才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对于青少年学生尤其是男生来说,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