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高校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长江师范学院 周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1日9时50分讯(何婷)5月17日,“2019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高校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长江师范学院。同时,该校还举行了“新师范”建设新闻发布会。这意味着,长江师范学院以一所地方师范院校的使命担当,率先在重庆启动建设“新师范”,这将对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师范”是啥?
缘起新要求 依据新标准 借力新技术 构造新形态
“新师范”概念由陶行知在1926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新师范教育”要有三新:一是“自新”,即扎根本土大地办教育;二是“常新”,即不断创新变革;三是“全新”,即形式和精神的内外一致。
相对于传统师范概念,“新师范”到底新在哪里?对此,长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彭寿清表示,“新师范”基本内涵概括为四新:缘起新要求、依据新标准、借力新技术、构造新形态。
其中,新形态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即运用新技术、新工具,创建新平台、新模式的创新发展态势;师范性和学术性并进、师范和非师范融通的协调发展态势;标准化、特色化、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态势;注重包容、重视交流、强调合作的开放发展态势;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培养连接、地方政府、中小学和大学对接的共享发展态势。
长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彭寿清介绍“新师范”建设行动计划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为何建“新师范”?
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
兴国必先强师。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教师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和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省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逐步启动“新师范”建设,共同推动新时代的教师教育振兴,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国良师。
作为培养教师的生力军,在教师教育大变革、大发展的背景下,长江师范学院必须担负起构建适应现代教师教育发展新趋势、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加快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教师的重要使命。
长江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有88年办学历史的师范本科院校,地处三峡库区,紧贴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承载着为这“三区”培养优秀教师的教师教育使命。
此次启动建设“新师范”是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师教育水平、深化内涵建设、加快建设一流师范大学的新方案,更是对全市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有力回应。
长江师范学院校园一隅 长江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新师范”怎么建?
“十新”举措构建新时代重庆教师教育新体系
自重庆启动“新师范”建设以来,如何认识“新师范”、怎样建设“新师范”成为全市教师教育的核心议题。
该校彭寿清书记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将“新师范”的建设目标,概括为建构新体系、打造新质量、形成新特色三个方面。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彭寿清书记表示,到2022年,基本建成教育学学科实力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双优、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贯通、小学—初中教师培养同步,开放、融合、互动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定位培养卓越小学、初中教师,抓住卓越教师培养的核心要件,强化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研究能力等四大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四有”卓越中小学教师,打造新的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学校依托重庆市重点学科教育学和重庆市教育科学与教师教育特色学科专业群,抓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重构、信息技术应用五条主线,尊重教师教育共性,彰显长师教师教育个性,以务实的长师探索,形成“新师范”建设的长师特色,擦亮学校的“新师范”牌。
建设“新师范”,具体有何举措?彭寿清书记表示,学校将在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城市优质中小学、农村薄弱学校四位一体)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从新定位、新平台、新布局、新机制、新抓手、新模式、新阵地、新课程、新技术、新队伍十个方面着力构建新时代重庆教师教育新体系。
发布会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长江师范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联合推进教师教育一流专业建设、协同推进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工程、共同开展合作项目课题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双方在重庆市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有新贡献。
在记者提问环节,青岛新闻网张力伟、新疆网李磊、龙虎网刘佳佳、长城网石鹏飞、红网张兴莎、大众网刘辉等全国网络媒体主编、记者分别围绕“‘新师范’新在哪里?”“学校如何建设‘新师范’?”“新时代如何培养大国良师?”“科研创新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强校如何助推‘新师范’”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提问。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范卿泽、长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彭寿清、副书记戴玄等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就记者提问进行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