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新闻现场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路灯下》绽放璀璨华彩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7日09:38 来源: 云南网

《路灯下》演出。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供图

近日,由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师生创作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云南花灯《路灯下》连续进行了多场演出。这场贴近生活、让人笑中带泪的花灯小戏,在舞台表演、花灯舞蹈、音乐唱腔等多方面都可圈可点,不仅赢得台下戏迷的热烈掌声,更向国家艺术基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演出剧照。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供图

  连续演出百余场 获“立项”认可精益求精

  《路灯下》是云南省近几年新创成功的花灯小戏之一,该剧由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师生创作排演。从2014年首演至今,《路灯下》演出百余场,受到众多戏迷和观众喜爱的同时,也获得了诸多奖项和荣誉。2014年参加云南省花灯艺术周活动,该剧获剧目二等奖;2015年参加全国小戏小品展演,获优秀剧目奖;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获优秀剧目奖。

  在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后,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云南传统的花灯戏,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邀请“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杨茂、云南省著名戏曲教育专家马慧光、滇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亚萍,国家一级演员、云南省花灯剧院导演魏东等老师,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编排、编曲配乐、主题立意等多个角度,为花灯小戏《路灯下》的再创作建言献策,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作为一种地方戏曲剧种,花灯剧用艺术来表现生活,它的特点就是载歌载舞,用最精彩的声腔和歌舞唱跳来讲故事”,国家一级演员、云南省著名花灯戏表演艺术家、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院长金正明表示,在导演、教师和专家的精心雕琢下,《路灯下》的剧情和剧中人物用“声腔”加“唸白”进行表演非常贴切,既有传统戏曲文化的趣味,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为了让剧作更贴近生活,《路灯下》挑选都是与角色年龄相仿的小演员,排演过程中,演小男孩的学生到了青春期开始变声,原本清亮的童声有了变化,嗓音条件不稳定,对于参演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是挑战。“但在整个团队的全力配合和努力下,我们最终还是将这些困难一一克服,以高标准和严要求对待每一场演出,不辜负戏迷和观众们的期待”,金正明说。

一级演员马丽老师为演员“扣戏”。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供图

  独有声腔特色 唱出云南花灯的魅力

  据了解,戏曲剧种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唱腔的不同,云南花灯戏由于起源于民间,其唱腔吸收了明清小曲、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及其他兄弟剧种演唱的元素,所以具有轻柔委婉、舒缓悠扬、乡土气息浓郁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在《路灯下》这一剧目中亦都有体现。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特聘声乐教授郭树元介绍,该剧声腔以传统花灯曲调《金纽丝》和《学生歌》为基础,并作为骨干曲调。再辅以元谋、弥渡、玉溪等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花灯音乐元素,间或运用《金纽丝》与《学生歌》联缀,从而确保了《路灯下》具有鲜明的云南花灯风格特色和行腔韵味。加之,其旋律情绪比较轻快、活泼,童趣、跳跃,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音域、声区方面,以自然声区为主等特点,《路灯下》好听、易唱,更有利于小演员全心投入表演,“走心”演唱。

  为突出声腔特色,强化声腔效果,《路灯下》运用多种作曲手法和技巧,使《金纽丝》和《学生歌》的骨干音活跃起来,与节奏音型交相辉映。“唸白”中还有背景音乐陪衬。再加上打击乐的“合台”声,使核心唱段的声腔特色显得清新明快,丰富多彩。“核心唱段出彩了,《路灯下》的声腔特色也就更加鲜明地凸现出来,进一步强化剧目的主题思想表现力和感染力,展现了花灯小戏的独特魅力”,郭树元说。

传统花灯演绎现代故事。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供图

  以剧目驱动教学 让学生登台作主角

  “《路灯下》作为教学中产生的精品剧目,是‘剧目驱动教学’的典型案例”,云南省花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黄绍成评价,学生通过排演《路灯下》,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都极为规范,为他们今后登上舞台打下了良好基础。

  金正明介绍,戏曲学院戏曲表演专业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导,在基本功训练课程中穿插花灯舞、民间舞、戏曲排练、舞蹈剧目排练、滇剧小戏编排等,课程以完成一个剧目或者小戏为导向,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排练剧目与演戏过程中培养学生塑造角色、完成剧目、创作剧目的能力。“以戏促功”、“以剧目创作带动教学创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路灯下》剧目的两个小演员,还没有毕业,已经被云南省花灯剧院录取,成为花灯剧院的专业演员。”金正明表示,从2014年至今,戏曲学院已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地方戏专业组金花称号,彰显了戏曲表演人才培养“以戏促功”、“以剧目带动教学”教学改革的优势。同时,学院还获得了“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殊荣。在剧目创新驱动下,新的剧目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舞台运作方式,也让戏曲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获得跃升。

  近年来,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连续创作了《金碧坊》《大山作证》《白扇记》《路灯下》《万树梅花一布衣》《丝弦》等原创剧目,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现实生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为云南花灯、滇剧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打下坚实基础。

  云南网记者 高艺萌

【责任编辑:齐一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