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新闻现场

武汉小学教师徐菊华、杨佳庆:从教学者向教育者转变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4日17:3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编者按:一所学校,一众桃李。武汉小学70年间,一批教育人甘于奉献,坚守初心。徐菊华,武汉小学数学教师;杨佳庆,武汉小学体育教师。这对教师夫妻自80年代进入武汉小学,辛勤耕耘四十载,为教育事业奉献着青春,也在武汉小学这片沃土收获了家庭与事业。“我们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将武汉小学团结奉献的精神理念带入到了我们的家庭中。”本网今天推出的这篇报道,就是诠释杨佳庆和徐菊华夫妻二人如何将学校团结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实习生马诗敏 谢添羽)“作为一个教师,要时刻将学生放在心中,不仅要学会教学,更要学会怎样转变成一个教育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日,武汉小学教师夫妻徐菊华、杨佳庆接受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采访时回顾了二人在工作中相互扶持的经历,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学校里,始终伴随着无微不至的关怀

武汉小学给予教师的关怀是方方面面的。“2015年9月的时候,我在上班途中摔倒髌骨骨折,是学校老师把我送到医院的。”为了不耽误教学,受伤期间徐老师仍坚持上课。“学校尽量为我提供好的康复条件,校长和主任亲自帮我带班,饭菜专门帮我送到楼上,还为我设立了独立的卫生间。”

2016年,为了帮助瑞景小学的年轻数学教师们快速成长,武汉小学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徐菊华来到瑞景小学工作。那时她伤愈不久,为方便她上下班,杨佳庆在学校的支持下也来到瑞景小学工作。学校的贴心关怀为徐菊华排除各种困难,让她倍感温暖。

家里,理解是不必言说的默契

“我们是通过文体活动认识的。后来一起考了夜大,每天结伴一起去上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结下了革命情谊。”回忆起两人相识相知的经历,徐菊华、杨佳庆相视而笑。

夫妻二人共同的职业,让他们更懂得对方的辛苦。“因为我们都干这一行,就对这份职业的辛苦有深刻的理解。一方比较忙时,另一方就会抽出时间来支持。我们之间第一是理解,第二是支持,第三是相互帮助。”夫妻二人没有明确的家庭分工,谁有时间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完成家务、照顾家庭。

徐菊华在课堂上。受访者供图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并没有如今发达先进的教学工具,如何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求取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抽象原理是教学中不小的挑战。为支持妻子的工作,杨佳庆从建材市场上拉回来不少多余木料,一刀一刻,做成了几百个木制立方体,这样班上的每个孩子们都能至少使用24个立方体来搭建正方体和长方体。这套象征着合作与师生情谊的工具也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在教学中使用。

杨佳庆和徐菊华作为教师夫妻,将武汉小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带入家庭,在生活中相互理解,在工作中相互帮助,扎根于武汉小学这片沃土,书写着难忘的育人故事。

工作中,从教学者向教育者转变

四十年的教龄让徐菊华积累了独特的教学理念。王子超是一名高校历史学在读博士生,也曾经是徐菊华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他的数学成绩十分优异,但徐菊华并没有将学生的长远发展局限在优秀的单科成绩上,而是鼓励他追求自己的文史爱好,把热爱转化成发展的力量。“我的教学理念不断变化、进步。”徐菊华并不认为学生沿着她的足迹站上讲台成为一名数学老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相反,她希望学生专注自身兴趣,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最终走得更高更远。

毕业班合影。受访者供图

徐菊华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积极探索着新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与时俱进。“我将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培养习惯、发现兴趣和提高能力。譬如,课前引导学生自学,鼓励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在线上学习的时候,我们还会交给学生一个话题,让他们自己当‘小老师’,录制视频,带领其他同学学习,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数学文化、思维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

杨佳庆总结道:“随着工作时间增长,老师要转变成一个教育者,从教学变成教育。”作为体育老师,杨佳庆也非常注重因材施教。他通过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知道努力可以弥补不足,并将这种精神带到文化课学习中去。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在武汉小学开心学习,超越自我,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武汉小学的工作经历不仅见证着徐菊华、杨佳庆的成长,坚实了夫妻的感情,也沉淀了他们共同的美好回忆。

【责任编辑: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