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 通讯员张涛)“服务发展导向,融入发展大局;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合作共赢。”专业建设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如何推动科技创新?6月20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一行走进长江大学,专访该校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许锋,畅谈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长江大学。学校供图
长江大学成立于2003年,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和三大石油公司共建的高校,学校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扎根行业、服务地方,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
坚守“自强不息”长大精神 融入“服务发展”社会大局
“纵观长江大学的办学历史,倾力培养国家建设的主力军,这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念,也是我们一直践行的目标。” 当谈及学校精神时,许锋告诉记者,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长江大学经过长期探索与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长大精神。
“长大精神已然成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成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学校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的生动体现。学校多年来培养的50余万毕业生在这种精神熏陶与感染下,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扎根基层、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建功立业。”许锋补充道。
长江大学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许锋。记者何鹏 摄
长江大学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导向,融入发展大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围绕产业链需求开展科技创新,依托科技创新成果打造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学校以“校企政”合作共赢为宗旨,持续完善相关协商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推动合作落实落地,实现合作共赢。
坚持教育服务国家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科教为国。长江大学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校不断提升学科创新专业培养能力,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为国家建设培育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许锋告诉记者,在西北大漠和南海钻井平台有长江大学培养的石油专业学生;在三农一线和乡村振兴有长大培养的农科专业学生;在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有长大培养的师范专业学生;在抗疫一线和救死扶伤的手术台有长大培养的医学专业学生。他们前赴后继地奋斗在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成为长江大学人才培养的靓丽风景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运华,“长江学者”王恩科,全国道德模范赵传宇、王林华,残奥会冠军江福英,以及“10·24”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他们是长大精神的继承发扬者,是长大人的骄傲。
聚焦能源粮食安全 推动特色立校强校
长江大学聚焦粮食、能源“两个安全”,端牢粮食、能源“两个饭碗”,实现品种选育新突破和科技创新新跨越。学校将国家的战略需求、企业的迫切需要作为攻关指向。
产业需求在哪儿,科研方向就在哪儿。学校坚持把特色作为立校强校的基石,大力发展能源学科专业、农业学科专业,全体师生敢于创新、主动作为,致力于将支撑国民经济的产业基础和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需求引领,争创一流。“长江大学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专业为主干,其他相关专业有力支撑,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许锋谈及学校如何通过专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出人才、出成果、为国效力”的大学使命。
学校新增博士点建设工程,支持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学等学科申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资源与环境、农业领域申报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启动了世界一流学科培育工程,支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建设,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启动了院士培育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学科积极组织申报院士候选人,力争实现本土院士的突破;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程,支持学校获批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任务。
“世界知名的长江,人才辈出的大学,今天正值高考第一天,祝愿所有考生考出好成绩,金榜题名、梦想成真,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尽享美好生活和幸福时代。”许锋向所有考生献上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