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 湖北答卷|书记校长全媒体纵横谈】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 通讯员李国庆)厚植职教情怀、传承工匠精神。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坐落于位于武汉中心城区、光谷腹地,学校关山校区与武汉光谷软件园园校一体,与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相融;鲁巷校区紧邻光谷广场,周边高校林立,交通便利。
技能报国,强国有我,奋斗成就人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该校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格局,担负起培育“大国工匠”的时代重任。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义。记者许文秀 摄
今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如何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如何让职业教育和企业发展互促共赢?近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义做客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人民教育 湖北答卷|书记校长全媒体纵横谈】,畅谈产教融合、职教改革,揭秘如何依托技能强国成就学子出彩人生。
深化产教融合 精准定位产业人才培养
聚焦专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专业群是评价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核心要素。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和武汉市“965”产业布局,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技术、邮轮旅游、网络经济、智慧财经、数字创意设计等高水平专业群。
“着力强化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各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刘义介绍,学校智能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是省级立项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并将逐步打造成为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其他专业群为校级立项高水平专业群,均按照省级标准建设。
刘义走进学校专业群。记者许文秀 摄
“人才培养定位一定要准确,做好这些工作就是学校最大的特色亮点。”刘义认为,职业教育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是研究型,也不是工程设计类的人才,而是应该在企业里能顶岗、能上手的人才,是技术应用或技能型人才。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人才的特色,学校要把人才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特色一起进行发展建设。
技术领域新,推动传统岗位升级、迁移——
近年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紧跟技术发展步伐,不断思考专业、思考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模式。在专业设置方面,紧盯先进技术,头部企业,包括一些新型产业,跟上生产技术发展步伐来建设专业,对部分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做到所有专业与技术发展同步。
技术能力强,提升学子动手能力、讲解能力——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在校企合作方面,推进1+N人才培养改革,组建校企联盟,与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在学生培养方面,把社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聚焦校企共赢 鲲鹏学院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如何扎实推动湖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刘义认为,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新需求,不断完善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推动校企融合,实现校企共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建立了湖北省首家鲲鹏产业学院,在鲲鹏软件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和信息产业国产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还与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烽火科技、东风本田等多家头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建有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5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56个。”刘义补充道。
学校专业教学现场。记者许文秀 摄
学校通过建立了领导干部走访企业制度,在今年以来,走访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昱升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日产有限公司、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区域重点企业,深入了解企业产品体系、行业发展、研发方向和用人需求,就校企协同育人进行深入交流,为校企进一步深化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在一线建功立业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立德树人 为社会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刘义带领全校教职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职业观,扎实推进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义。记者许文秀 摄
中国经济发展要实体经济作支撑,这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刘义介绍,要积极响应国家职教政策,着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他们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通过拼搏与坚守提升各行业领域的技术水准,实现了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成为各自领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强国征程,“技能”铸就。从一枚螺丝钉的打磨,到精确到毫米级的工艺,小环节里有大学问,也能做出大成果。新时代,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为人才培养凝聚起强大的创新动能,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湖北区域经济建设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