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魏雪霁)让有志青年将所学知识和理想抱负融入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中,是教育强国的责任和使命。岗位准、规格高、范围广、诚意足,把求职者送到岗位前,是武昌首义学院不断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近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走进武昌首义学院,该校科学技术处处长、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胡容玲详细介绍学校探索协同育人及校地、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强“精准化”就业帮扶等工作举措。
深度对接行业 掌握扎实专业技能
“校企合作的‘深’主要体现在校企六个‘共’,一‘共’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二‘共’是校企共同进行招生宣传;三‘共’是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四‘共’是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五‘共’是校企共同授课;六‘共’是校企共同促进就业。”胡容玲介绍。
“市集售卖活动让我们能走进真实的市场,了解自己设计产品的商业价值,为我们后续开展创新创业、接轨市场需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思路。”3月,该校艺术设计学院20余名学生代表带着500余件特色文创作品走进东湖大李村市集参加市集售卖活动,产品设计专业2001班杨周一帆和动画专业2103班吕博表示收获良多。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该院结合地方性和应用型办学定位,与武汉市东湖桥梁文创协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与东湖桥梁文创协会大李村基地携手,共同为建设东湖文旅融合引领区提供支持。
据了解,武昌首义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瞄准区域需求,围绕行业、产业要求的新能力,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嵌入行业标准和资质要求,重塑应用型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重建实践教学载体,实现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机电学院教师王姣介绍,课程设置上,基于原有基本知识体系,学校将行业主流技术以工程项目的形式引入实践教学,实现了教学与制造行业前沿技术的同步。此外,学校实行“一课双师”混编教学,由企业教师主讲,校内教师跟教跟学。学生大一到大三期间,校企教师联合带队,每年到企业开展认知和生产实习,让学生紧贴行业前沿,掌握扎实专业技能。
共建基地 “练兵场”育新人
“校企合作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要具有新颖性,我们主要选择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上有示范效应的企业进行合作;第二,专业新,我们和企业共建的专业都是新兴专业;第三,模式新,我们把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景搬入学校,建立校中厂,同时让学生在大三、大四到企业集中进行实习实训,建立厂中校。”胡容玲介绍。
近年来,武昌首义学院深入贯彻国家产教融合相关文件精神,主动对接地方产业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建、就业共促”为原则,构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机制。
当前,武昌首义学院校企合作步伐稳健。学校与北京华晟经世共建教育部合作项目“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与武汉金石兴、华为等知名企业加强合作,共建18个新工科专业,包括11个本科专业和7个专科专业。
“实践环节就是‘做中学’。通过处理现实工况,从实际案例出发,积累工程经验,实现毕业后从课堂到岗位无缝对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金鑫介绍,目前学校已完成工业机器人离线仿真实验室的扩建升级、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实训室的改造。与武汉墨斗建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BIM云、大数据处理与应用等实验实训基地,引入企业人工智能、BIM等先进技术,利用双师教学团队,组织开展工程性、综合性项目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解决实际工程和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习实践,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成长。近年来,武昌首义学院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专业大赛中屡屡摘金夺银,每到毕业季,该校毕业生就成了“香饽饽”,校企共建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