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丘健)为引领青年学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6月27日至7月4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知行”社会实践队前往原中央苏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重走革命先烈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探寻光之来处,传承红色精神,提升党性修养。社会实践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闫丽莉、院长胡宗山带队,学院领导班子、全体师生党支部书记、优秀学生骨干共同参与。
回望红色史诗 追寻信仰之光
前人的丰碑,后人的课堂,红色场馆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承载地。“知行”社会实践队成员走进赣州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大埠暴动历史陈列室、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梅岭三章纪念馆等象征着中华民族革命精神和信仰的地标,通过一幅幅资料展板,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张张纪实照片,一幕幕场景复刻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展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在一字一言中回顾原中央苏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在一事一物中重温革命先烈英勇抗敌、顽强斗争的感人经历,共同探寻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古田会议精神的源起,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信仰力量。
副院长王建国教授以赣州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为讲台,现场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主题党课。他表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这部厚重书卷中,演绎着扣人心弦的斗争活剧,内蕴着历久弥新的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志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
重走革命足迹 追寻奋斗之光
“知行”社会实践队以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为起点,秉持“行之力则知愈进”的信念,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
6月29日,一场凝心铸魂的红色洗礼,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的集结广场上展开。实践队成员身着红色队服,昂首挺立,举起右拳,在院党委副书记潘广炜带领下,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誓词在广场上回荡,见证着中国人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意志。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面前,副院长黄辉祥教授以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为切入点,与大家一同回顾了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的历史性时刻。
红色革命圣地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精神积淀。在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成员持续追寻革命足迹,走近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奋斗岁月。他们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与初心对话,探寻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政权的艰辛历程;在红井革命旧址群,与伟大领袖对话,以迎难而上的勇气,凝聚前行力量;在大余县梅岭古道与项英、陈毅等革命先辈“跨时空”对话,聆听催人奋进的党史故事;在龙岩市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与党建理论对话,领悟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以绝对忠诚锻造政治品格。
“知行”实践队成员重走梅岭古道。通讯员供图
实践队在古田会议旧址调研时,政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钱道赓副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古田会议精神的形成过程。他介绍,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不仅是古田会议留下的历史财富,而且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建党建军纲领。
齐诵红色诗词 追寻理想之光
7月1日,在党的102岁生日之际,“知行”社会实践队来到“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结合诵、讲、唱等多种形式,打造一堂重温历史、重现情景、重叙时人“三重”实境诗词党课,近距离回顾苏区故事,感怀峥嵘岁月,镌铭红色精神,以青春之名向党致敬。
在实践队员们的诵读声中,“追寻光之来处 镌铭红色精神”诗词党课拉开帷幕。学院专职组织员、中华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段维教授从写作背景、文体形式、诗词韵律、表现手法等角度,对《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做了艺术赏析。
胡宗山教授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史料,讲述了红军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反“围剿”的历史背景和惊心动魄的斗争过程,将这段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迹,鲜活而生动的展现在实践队成员面前。
缅怀革命先锋 追寻榜样之光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丰碑,每一次对他们的缅怀,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中央苏区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行”社会实践队成员在大埠暴动历史陈列室调研。通讯员供图
“知行”社会实践队以榜样为指引,重温革命征程,体悟英雄人生。在赣县大埠暴动历史陈列室,实践队成员通过讲解员的动情讲述,聆听开国上将赖传珠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光辉事迹。在大余县梅岭三章纪念馆,队员们从《梅岭三章》充满诗意的文字中,体会陈毅将军如何在崇山峻岭的艰险条件下,与敌人奋勇拼搏,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故事。
除了历史中的人物,队员们还在段德彰少将的故居,与英雄后代面对面交流,追忆红军故事,接受榜样教育,传承红色精神,深刻感受英雄先辈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政治品质。
段德彰少将后代段绍发讲述红军故事。通讯员供图
重访求实路线 追寻为民之光
“知行”社会实践队成员开展调研活动。通讯员供图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站——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科社所教工党支部书记余维海教授带领实践队成员,共同学习了毛泽东于1930年5月在寻乌县组织的大规模调研活动,结合史料、案例等多种方式,加深同学们对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认识。
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张亚席在参访、研学和交流后表示:“学习寻乌调查精神,为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基层调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让我们能更加科学和客观地进行田野观察和访谈调研。”
“知行”社会实践队深入学习弘扬“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精神,并将这一思想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在学院教授团队的专业指导下,深入赣州市大坑村、坳背村、潭头村等红色革命村落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调研、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近距离感受乡村振兴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领悟党建引领下传统村落的传承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实现路径,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掘提供思路,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其中,潭头村作为中组部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实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唐鸣教授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鼓励实践队成员要充分依托学院的优势平台和学科资源,通过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红色精神之精髓在大浪淘沙的风云变幻中,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知行”社会实践队将继续发挥学院一流学科建设优势,依托权威专家团队,在红色圣地开展“浸润式”实践活动,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红色精神汲取前行力量,用如磐初心凝聚磅礴伟力,接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