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新闻现场

丰富多彩!江岸学子“双碳”行动“动脑又走心”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1日20:0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 通讯员杨国涛、翁汉英 摄影齐一璇)富集生活气息和民俗文化的吉庆街,在周六迎来了一群文明环保、生机勃勃的朋友们。10月21日,来自江岸区3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师生家长代表300余人,开启一场寓教于乐、精彩纷呈的“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

有看、有换、有听、有学、有玩、有用,垃圾分类、“双碳”科普、国风环保时装秀……

在这里,主办方提供的“小店”展示着学生们带来的旧玩具、旧书籍、小花草。在这里,以物换物,让旧物持续焕发新生。在这里,废旧材料“变废为宝”作品成为孩子们的心头好,他们忍不住细细讲说。在这场里,不论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收获,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一份环保小礼品。

“火箭主体的调漂桶是爸爸钓鱼废弃的,火焰主体的灯光带是妈妈酒柜淘汰的,腾云驾雾的棉花是弟弟玩偶残留的,顶部的整流罩帽是用废弃卡纸制作的,底座的纸箱是外婆购物赠送的……”中心舞台上,江岸区四唯路小学曹锦轩骄傲地介绍起自己制作的航天火箭发射模型。

环保手工DIY区,武汉二中初中部学生陈柯烨用绘画传递心声:“多彩的植物代表着要保护环境,机械手臂意味着科技进步和发展,清澈的大海提醒我们做好垃圾分类……我们的地球正在闪闪发光。”

“鸡蛋托涂上颜料,仿佛一片小蘑菇森林。”在跳蚤市场展台,江岸区滨江外滩幼儿园中二班老师周莎向记者介绍着用鸡蛋托制作的蘑菇森林。她说,幼儿园的家长经常和小朋友一起动手,把废旧物品做成小玩具。小朋友很喜欢,积极性特别得高。

在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九班的“逐光小店”,学生用蝶古巴特手法装饰的手提袋,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在矿泉水瓶接入自来水,加上10%的红糖,晃动起来……”江岸区丹水池小学摊位前挤满了换物的人群,红糖、厨余垃圾、水调制的酵素,食堂废油制作的环保香皂受到大家欢迎。

澳门路小学用科技为环保教育插上翅膀。校内袖珍科技馆、AI创客间、北斗探秘站、智巧艺创坊、快乐知耕园等科技环保活动场所,深受学生喜爱。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也就在无意中挽回了那些即将流逝的资源。通过观看参与活动,大家看到了“身边垃圾如何成为宝贝”。学生们明白了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带动家庭、推动社会,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

“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在江岸区教育局、江岸区大智街、江岸区城市管理局的共同努力下,该区师生共同践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齐心协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教育事业部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