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 通讯员杨静)为进一步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学生“上好学”,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开齐开足体育等课程,配备满足课程实施需求的师资、场馆等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加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
与著名的“八七会议”会址毗邻,坐落在汉口老城区的鄱阳街小学创办于1927年。鄱阳街小学校长成艳芳介绍,为了克服场地小的“先天不足”,学校借助智慧校园,统筹拓展校内外体育教育资源,构建家校衔接的育人机制,提升校园“硬环境”和“软实力”,用好校园“小场地”,实现强体“大作为”,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更加优质、均衡的体育教育发展路子。
AI运动系统成校园“网红打卡地”
一到下课时间,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向操场,开启一天的挑战。近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来到鄱阳街小学采访。从鄱阳街66号正门进入,操场墙壁上的智能设备、“今天你挑战了吗?”标语,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学校最新引进的AI运动系统。”同行的杨老师介绍。
作为一所四星智慧校园,该校十分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对体育运动的促进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自主运动的好习惯,引进了AI运动系统,可通过人脸识别,对学生的五大运动项目开合跳、跳绳、仰卧起坐、纵跳摸高和立定跳远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
此套运动系统可以在同一时间满足五个人同步运动。站在设备面前固定点位,挥动手臂即可启动人脸识别。这套AI运动系统将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收集大量数据,解读分析,帮助师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和运动能力,同时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和训练计划。
“每个学生都能建立自己的身体数据库。”孩子们可以和过去的自己比一比、赛一赛,查看进步规律。老师们也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运动状态和表现,为后续的教学和训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体育课时我没有玩得尽兴,下课后我赶紧再来体验体验。”石子凝同学说。“上次跳远测试我只跳了1.5米,这次我要挑战自己!”余乐同学跃跃欲试。
AI运动系统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体育运动,让校园体育运动更具生命力,更加丰富多彩。
下一步,学校也将继续开发AI体育设施设备,利用设备让学生之间的比拼良性发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鄱小阳光少年。
多方社会力量成校园“补充资源”
解决“小场地的难题”,就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互补。
鄱阳街小学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场地中让学生得到长足发展,打破教育围墙,实现“小场地大运动”。该校整合校园周边资源,用馆校合作的方式,“打破”校园围墙。
学校积极与周边场馆合作共建,本学期,与合作路体育馆达成合作协议,为二三四年级近700名学生开设羽毛球普惠课程。每天上午一个半小时、下午一个半小时,体育馆都提供专门的7片场地,给鄱阳街小学一个班的孩子们。
体育必须依靠专业指导,才能更好发挥运动的作用。配合体育馆2名专业教练的指导,羽毛球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师生家长欢迎。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聆听师生家长心声,稳步推进普惠性体育技能教学,让每名学生都能掌握1—2项可以成为兴趣爱好的体育技能。
通过场地联合,学校将常规体育课堂延伸至校园外;同时通过资源互补,将家长资源引进校园内。
家长志愿者也成为学校教练队伍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通过“申报项目”,有特长的家长进入校园,帮助低段学生进行儿童体适能训练,提升身体素质。
除了借助“场馆+项目”方式,学校还开发了各种方式赋能校园小场地,完善“小场地大运动”模式。
让孩子们在 40 分钟的体育课上安全、有趣、出汗;调时间、分场地丰富体育活动,落实阳光一小时;自编自创《长高操》、室内操《你笑起来真好看》《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儿童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曲目运动操,提升室内外运动效果;分年段,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置、布置体育作业,家校协同增强体质……鄱阳街小学的体育课程一直是多元化、多样式地去开展。
鄱阳街小学面积不大,但是致力于在“小学校”里做“大教育”,牢牢把握公平和质量两大教育发展战略主题,以高质量育人的大教育观、多元立体的大课程和全方位支持学生发展的大系统,来支持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彰显一所百年老校的教育主张和责任担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