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许文秀)11月10日,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小学仁和路分校开展了 “校园丰收节暨街小教育集团跨学科融合教育实践”活动,旨在以体验丰收之乐为主线,让学生在学、思、悟、践中开展“劳动+”学科融合学习,体会劳动乐趣,培养劳动能力,落实劳动教育。
街道口小学仁和路分校李道红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是践行“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重要载体,是“双减”政策下推进“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学生将在完成“采秋、晒秋、画秋、颂秋、品秋”系列劳动项目中打破学科壁垒、融通学科素养,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参与式体验
助推“劳动+自然”学科融合新模式
“萝卜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多久?”“菜叶子上的孔洞是蚜虫咬的吗?”在“采秋、晒秋”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疑问。向梦华老师耐心予以解答,学生们在习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劳动技能,体会了劳动快乐。
“采秋”。学校供图
“怎么才能在保护树枝的情况下摘下果实?”“什么样的果实代表成熟了?”“不熟的果子该怎么催熟呢?”同学们集思广益,通过讨论解决了困惑。在采摘过程中,孩子们也更加注意方式方法,更加具有选择性,这便是跨学科融合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3)班郑青泉同学的爸爸带来了“爸爸课堂之《“晒秋”知多少》”实践课程。在家长志愿者的陪同下,学生们将亲手采摘的果实进行切片、晾晒,整个环节趣味十足。
“晒秋”。学校供图
沉浸式体验
实现“劳动+”学科素养融通
在“画秋”环节中,美术学科佟瑾老师带来了《干叶书签》融合课程,引导孩子们用剪、贴、画等艺术手法,将收集到的落叶、干花进行艺术创作。佟老师在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的构思与创造,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画秋”。学校供图
秋天是充满诗意的季节。在“颂秋”与“品秋”环节中,学生们在王亚老师的带领下,将自己对秋的赞美、对劳动的感悟融入诗歌创作当中。烤一把花生,品一杯好茶,围炉团坐,畅兴而谈。学生们沉浸式体验秋的气息,感受红叶浪漫,体会丰收喜悦。
洪山区教育局小教科科长陈钢赞扬了此次活动,他表示,这是一堂别出心裁、富有新意、寓教于乐的劳动实践课,是一次将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的积极尝试。陈科长认为此次活动有“四好”,即“学生发展好、教师发展好、学校发展好、家校协同好”,并鼓励学校在“劳动+”跨学科融合课程的探索中继续前进。
劳动教育是“一课”,更是“一育”。未来,街道口小学仁和路分校将持续推进“劳动+”跨学科融合活动,不断挖掘各学科课程蕴藏的劳动元素,打造衔接互动的劳动教育课程群,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情景式学习体验,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