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新闻现场

一所核心校带动两所周边校 武汉市七一中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9日17:0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如何让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大起来”到“强起来”?武汉市七一中学对外扩优提质,强力支撑基础教育资源统筹分配,对内借力“双减”,最大限度激发减负内驱力,换来教育质量不断跃升。

打造共同体让好学校“多起来”

江岸区是教育资源富集区,作为武汉教育向外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七一中学是国家级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绿色学校、省电教示范校、省综合办学实力50强学校(全市初中第一)、省教科研50强学校、省教改名校。

堤角中学地处城乡接合部,是一所发展中学校,在智慧管理、文化建设、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校本研修、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学校进城务工子女比例高,教育质量急需大幅度提高。

如何满足群众对好学校的需求?江岸区积极探索“学区共进、品牌共生、人资共享、发展共评”工作机制,推动七一中学和堤角中学进行紧密型联合办学。

2017年6月,七一中学品牌联合办学共同体成立,堤角中学华丽“转型”,“升级”为七一中学堤角校区,与七一中学建立两校共进共赢良好机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依托武汉市七一中学的带动辐射作用,七一中学堤角校区提升教育质量,探索有效机制,促进专业成长,形成品牌特色。

2022年底,七一生态教联体成立,作为武汉市江岸区省级共建型教联体试点,由武汉市七一中学牵头,七一中学堤角校区、武汉市京汉学校为成员学校,开启优质扩容“七一”样本。

七一生态教联体联乐学家长学堂。记者 齐一璇 摄

江岸“美好”教育正让好学校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让优质教育资源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让学生就近入读“家门口的好学校”,使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孩子。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优质教育如何走得更远?七一品牌总校长惠新义表示:“办学硬件问题优先解决,校区所需一切资源优先满足。要采取多种办法,尽量缩小物质差距,避免放大为心理落差。”

三校领导班子认真领会精神,反复调研论证,确立了教联体基本工作思路。坚持质量一号工程“一个中心”,依托七一深厚名校底蕴,激发堤角、京汉“两个基础”的优质教育潜力,把牢课堂教学、校本研修、队伍建设“三个抓手”,做好融合、互补、共享、多赢“四篇文章”,达成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专业成长、探索有效机制、形成品牌特色、助力优质均衡“五个目标”。

七一教联体开展物理云教研活动。学校供图

七一中学“生态教育”、堤角中学“和美教育”、京汉学校“自强教育”,三种教育特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形成了品牌共建的强大合力。

教联体的成立,让堤角中学、京汉学校两所成员学校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助推教育教学提档升级,而对牵头校来说,也有效化解“大班额”难题,实现三校共融并进,形成品牌特色。

扎根“双减”教育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花旦、青衣、武生……去年7月,《卖水》《定军山》《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等一出出精彩剧目,在七一中学上演。手眼身步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在“双减”的韵律下,传统文化被演绎得无比动人。

学校先后邀请楚剧名家夏青玲、汉剧表演艺术家程良美、安徽庐剧院院长段婷婷、市群众艺术馆的戏曲专业教师沈兰英、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余伟等,指导戏曲校本课程和学生戏曲社团活动。

戏曲欣赏课、戏曲脸谱、戏曲人物绘画课……学校每周二设置戏曲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豫剧、黄梅戏、京剧、越剧等。戏曲夏令营、戏曲知识竞答、戏曲灯谜竞猜、戏曲脸谱和人物绘画比赛、戏曲书签制作比赛、戏曲广播操比赛、师生同唱经典剧目等活动,让更多师生学戏、爱戏。

七一学子展示戏曲广播操。学校供图

近年来,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戏曲进校园市级示范校”。

七一中学校长吴时亮介绍,艺促“双减”,该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戏曲氛围进校园、戏曲名家进校园、戏曲课程进校园和戏曲活动进校园,将戏曲进校园活动与教育目标统一起来,运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着力打造特色课后服务课程,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据了解,自2016年起,七一中学就全面启动“戏曲进校园”工作,为传统文化注入“根”和“魂”。该校通过选课走班、按年级订制课后服务课程模式,实施优质教学资源、师资资源、校内外课程资源共享,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激发学校整体办学活力,为推动“汉口之心 美好江岸”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教育事业部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