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 通讯员李季、罗金薇 摄影齐一璇)“穿越百年的时光,三首校歌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神圣与美好。三首校歌近百年来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9月29日,武昌区落实武汉市中小学发展素质教育推进会在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解放路校区举行。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基广在会上以三首校歌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教育的变与不变。
他分析三首校歌近百年来的演变,发现教育名词随时代变,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始终如一。张基广提出,虽然教育方式和内容在不断变化,但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却始终未变。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他都会向同学们发出张伯苓先生的“爱国三问”,为培养的人才注入“中国心”。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分享了该校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形成了“中国心的教育”五个系列,包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教育、“党润童心”的党史教育(国旗下讲话系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革命传统教育、“不忘传家宝”的优秀民族传统教育(如中医文化、中医课程)、“20+20”亲近母语教育(20分钟经典诵读、20分钟书法练习),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实践经验。
中山路小学校长王雪飞、南湖中学校长罗璇做交流发言。
“这里是我们教育的阳春白雪,这里是我们共同守护的教育麦田。”武昌区教育局副局长罗荣要求,一是要锚定立德树人目标,树立大德育观,以文化自信为根基,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具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时代新人;二是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筑牢素质教育底座,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五育融合、构建大中小思政课程体系等,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要创新育人方式方法,拓宽素质教育路径,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转型,创新评价体系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劳动习惯,携手并进,推动全区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武汉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张伟涛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继续发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市素质教育建设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氛围,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推动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武昌实验小学作为推进会的举办地,其丰富的素质教育实践经验和成果展示成为外场的一大亮点。
“风是平着吹的,为什么我们的风筝可以往上飞?”参会老师可以在该校民间制作课程里来寻找答案。
“空气的流速在风筝上表面和下表面是不一样的。上表面流速快、压强小,下表面流速慢、压强大。这样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民间制作课程老师黄杉向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介绍,“我们在科学课上介绍风筝的结构和原理。学生们拼接骨架,连接飘带,再利用一些美术储备,进行正面设计绘制。现在只剩最后一步,试飞!”
灯谜课程、中医课程、书法课程、中国画课程、脸谱艺术课程、书法创作课程、剪纸课程、民间制作课程、民间厨艺课程、棋弈课程、民间游戏课程、二十四节气课程……
会议外场,该校打造了一条“教育的长街”。“长街”上,一系列多姿多彩的课程蓬勃开展,紧密围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间游戏及二十四节气等主题展开;操场中,陀螺、滚铁环、舞龙等课程如火如荼……呈现出一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生动图景。